昆柳龍直流工程廣東受端交流配套工程(惠州段)是該配套工程中施工難度最大的標段之一,廣東電網公司惠州供電局擔負著此建設重任。為了確保工程如期完工,該局重點工程業主項目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員在核心崗位上擔重任、挑重擔,帶頭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和進度。
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員站好安全崗
2019年6月中旬,惠州供電局重點工程業主項目部和臨時黨支部相繼成立,臨時黨支部委員帶頭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我們在項目現場推廣‘智慧安監系統’,實現了關鍵作業點遠程監控全覆蓋。”據了解,臨時黨支部委員對每個作業現場的關鍵工序都進行現場或通過系統遠程把控。此外,項目工程師主動增加現場安全巡視和隱患排查頻次,堅持參加高風險作業點的班前班后會,杜絕安全風險。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項目部原來的工作安排。由于疫情,不少施工人員不愿意返崗。項目部成員點對點去做思想工作,并協助同意返崗的施工人員完成各項審批手續。“那時候每個人的手機隨時都插著充電線。”項目經理陳義說。
經過10天的努力,一大半的施工人員同意返崗。但在項目主戰場廣東省龍門縣永漢鎮,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安置龐大的施工隊伍進行隔離。項目部成員多方走訪,最終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把一家酒店改造成了隔離區。2月13日,大巴駛入隔離區,施工人員陸續到位。“我們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陳義說。
流動紅旗競爭,促進項目精益管理
為了強化管控,項目部將工程分為4個標段同時施工,每個標段有一名黨員作為標段的項目經理。臨時黨支部將各個標段的進度、安全和工程質量納入黨員評價,并采用流動紅旗制度對各標段進行排名。
一開始,第四標段由于線路長、途經村鎮多、青賠難度大等原因,各項指標連續墊底。臨時黨支部委員與該標段項目經理張爽群進行了談心談話。“本來我覺得指標落后是客觀因素導致的,但在談心談話中,大家幫我們仔細‘把脈’,發現很多問題可以協調解決。所以,指標落后還是因為我們思想和行動不夠積極。”張爽群進行了反思。
經過協調安排,第四標段施工人數增加了,還安排了工藝嫻熟的能手參與爆破、水磨鉆等高風險作業,加快了工程進度。臨時黨支部委員與村民加強溝通,協助把青賠“硬骨頭”啃了下來。“通過努力,我們連續幾次拿下了流動紅旗。”張爽群對此感到很高興。
得益于該機制,該局各標段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進度較計劃有所提前,新冠肺炎疫情和雨季對工程進度的影響也大大降低。
黨員師帶徒,攻克施工難點
昆柳龍直流工程廣東受端交流配套工程(惠州段)近百公里的線路在高山間蜿蜒。在龍華鎮,復雜的現場情況讓人撓頭。此處有6回500千伏線路、2回直流線路、1回直流接地極,遠景規劃中還有2回500千伏線路將在這里落地。“這是我工作以來遇到最復雜的一次施工,在11回已建成和規劃線路間建設新線路,還要確保線路間不互相影響。”陳義感嘆道。
編制符合現場的施工方案實屬不易,預備黨員沈春楊主動請纓,和師傅陳義一起對現場進行勘探。“要找到合適的立塔點,需要對當地地質、高低差、植被等情況進行多緯度評估。我們剛開始的10余個備選立塔地點都被否決了,我有點泄氣了。”沈春楊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時師傅一直鼓勵我。”
山間情況復雜,陳義和沈春楊在山里找了一個月,數不清磨壞了多少鞋、摔了多少跤。經過驗證,他們決定采用“先穿后越”的方式進行施工——穿越6回500千伏線路,跨過2回直流及1回接地極,整條線路在一公里內“S”形通過既有線路,并預留未來線路的建設空間。
“非常規設計的線路,對凈空距離、負載、風偏等參數的要求也多。”為了給線路建設提供數據支持,沈春楊聯系大疆公司出動測繪無人機,對現場進行3D地形測繪,并在電腦中建立了現場模型。“我們模擬了最高氣溫、最大風速等極端氣候情況,計算環境對線路的影響,并對設計方案反復修改,力求萬無一失。”沈春楊說。
4月21日,隨著最后一套間隔棒安裝完畢并通過驗收,項目部的管理人員松了一口氣。“這是整個工程的重大控制節點。突破這個節點,我們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全面鍛煉,信心也增強了。”(蔣立濤 楊宏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