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在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上,國家電網福建電力鐵軍(送變電)共產黨員服務隊放棄假期,加班加點敷設大橋輸電纜線。按照計劃,黨員服務隊要在6月前完成電纜敷設任務。
國網福建電力有限公司各級黨組織在復工電網項目中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探索“黨建+基建”工作模式,動員廣大黨員干部投身電網建設。
黨員服務隊挑燈夜戰遷改線路
“掛好二道保護繩和速差器,控制拉網速度,慢一點!”3月25日1時50分,隨著固定完成最后一根控制拉線,國家電網福建電力鐵軍(送變電)共產黨員服務隊完成福建500千伏后滄Ⅰ、Ⅱ路遷改工程跨廈深鐵路封網施工任務。
福建500千伏后滄Ⅰ、Ⅱ路遷改工程是福建電網復工以來最為復雜的遷改工程,線路施工需要分別跨越廈深電氣化鐵路和廈蓉、沈海兩處8車道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部要在500千伏后滄Ⅰ、Ⅱ路停電檢修期間組立新塔6基,拆除舊塔4基,遷改線路1.478千米,施工難度大、時間緊。
福建送變電公司黨委組織黨員服務隊攻堅線路遷改工程。“受疫情的影響,本次遷改工程施工工期延遲了一個月。我們加大人力投入,爭取把耽誤的工期搶回來。”工程項目經理、黨員服務隊隊長王權利說。
為了不影響工程建設進度,同時不耽誤鐵路的正常運行,福建送變電公司協調鐵路部門,利用零時至2時的鐵路停運天窗時間開展500千伏后滄Ⅰ、Ⅱ路遷改工程跨廈深鐵路封網施工。
跨越廈深鐵路夜間封網施工跨度36米,地形復雜,再加上夜間作業視線不佳,施工難度較大。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黨員服務隊編制了夜間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部署現場施工關鍵監視點,全面管控施工過程。
施工中,現場施工人員通過無人機展放牽引繩,再過渡到承載繩和拖網繩,最后在距離鐵軌20多米的高空將寬36米、長24米的防護網拖引到位。
“這是我第一次在夜間駕駛八旋翼無人機展放導引繩,最大的困難是夜間視線很差,只能憑感覺指揮無人機。信息聯絡員通過報話機的方式向我傳遞方向信息,互相配合完成任務。”黨員服務隊隊員、安全員黃盛澤說。盡管夜飛環境惡劣,他還是安全地將7條牽引繩展放到位,確保了封網施工順利進行。
截至4月9日,遷改工程的6基新建鐵塔已全部組立完畢,跨越廈深鐵路、廈蓉高速封網施工全面完成。
臨時黨支部解決工程建設難題
3月30日一早,福州特高壓變電站—三陽500千伏線路工程(簡稱“特三線”)項目經理、臨時黨支部書記黃偉源就來到施工現場,嚴格檢查落實人員測溫、現場消毒、安全交底等各項防控要求和施工安全措施,隨即組織施工人員開始基礎施工。
特三線是福建省重點工程,全線新建500千伏線路148千米,新建鐵塔304基,擴建兩個變電站間隔,計劃今年7月投產。受疫情影響,工程于2月23日復工建設,施工時間更加緊張。
面對疫情防控和電網復工任務,國網福建電力黨委在特三線項目部成立臨時黨支部,劃分黨員責任區,讓每名黨員骨干負責一個責任區,將黨員責任區嵌入工程進度及重大風險分布時區圖,全力攻堅工程建設難點。
人員和物資保障情況直接影響特三線建設進展。根據規定,重大設備出廠試驗等關鍵工序必須由工程業主單位派出兩組監造人員現場見證??墒?,廠家分布在全國各地,監造人員不僅要面臨長途出行交叉感染的風險,還要先隔離14天才能開展工作,將大大影響工程進度。
針對這一難題,黃偉源帶領臨時黨支部黨員嘗試運用“云監造”模式。他組織監造單位、技術監督、生產運維專家,利用釘釘軟件遠程實時見證設備的出廠試驗,對關鍵參數和試驗數據遠程確認,解決了物資出廠試驗現場見證問題。3月20日,500千伏全封閉組合電氣設備通過“云監造”后運至福州。
目前,特三線建設正有序推進,現場投入人員663名,全線已交地300基,鐵塔基礎開挖257基、澆筑241基,立塔33基。
建強戰斗單元攻堅迎峰度夏項目
3月27日,在廈門曾厝垵旗桿街,廈門供電公司防疫保電黨員先鋒崗陳春生與街道辦代表、村民代表現場溝通協商,爭取新建配電設備落點。
3月初,廈門供電公司啟動迎峰度夏重點項目攻堅,并堅持以黨建引領推進攻堅突破,全方位壓緊壓實責任鏈條。
在攻堅項目較為集中的廈門島內,廈門供電公司黨委立足超重載臺區攻堅項目推行“1+2+4”戰斗模式,即以片區為單位,建立黨員責任區戰斗單元;每個單元由1名支委掛鉤,負責對接村(居)委會、街道等外部單位;2名黨員擔任具體項目負責人,負責項目推進及過程管控;4名“作戰人員”在后方做好配合,負責物資及綜合性保障。同時,廈門供電公司黨委還與相關街道、社區黨組織開展黨建聯創,內外協同,形成戰斗力。
通過這一模式,每個攻堅項目在前期協調、現場交底、路徑審批、物資供應、施工隊伍、停電計劃等環節實現整體統籌,確保各項目有人跟進、各方面有人支撐、各環節有人落實。為確保建設運維班組的聯動和銜接,廈門供電公司黨委還對項目實施“雙主人負責制”,即1名工程建設專業黨員+1名運維專業黨員雙向互補、加強協作,為項目加快落地實施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目前,廈門電網288個迎峰度夏重點項目正加快推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