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兵,新疆奎屯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配網調控中心)配網搶修技術專責。他牽頭組建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首個省公司級配網不停電人機交互孵化基地和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首個配網不停電作業中心,主持研發的創新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國際發明專利授權1項、省部級及以上獎勵4項。其中,帶電作業機器人激光刀清障技術和機器人臨近帶電線路掛、拆接地線技術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從事配電專業13年,新疆奎屯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配網調控中心)配網搶修技術專責代兵把鉆研新業務、掌握新技能當成習慣。他善于用創新解決工作難題,把每件事做到極致,從一名默默無聞的電力工人逐漸成長為“新疆電網工匠”、中國設備管理協會設備技術能手、“國網工匠”,并入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和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高端人才儲備庫。
投身創新 拓展機器人帶電作業能力
2011年入職后,代兵被分配到配電運檢工作崗位,從事配網帶電作業工作。當時帶他的師父是公司配網專業的業務尖兵,也是一線技術創新“帶頭人”。“師父就像架空線路‘手術師’一樣,不僅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各種帶電作業任務,還能用一項項創新成果解決技術難題。”代兵說。在敬佩之余,他的心中也埋下了一顆創新的種子。
樹障清理、掛拆接地線、檢修絕緣子是配網專業中常見的帶電作業任務,安全風險較大,對作業環境、人員條件及采用的儀器設備和工具等都有較高要求。為了更加安全高效地開展此類作業,代兵在工作中仔細觀察琢磨,主動投身創新工作。
每年春季清理線路廊道樹障是奎屯供電公司線路檢修的“重頭戲”。以往用來清除樹障的激光炮受作業環境條件影響較大,激光射程、速度和切割角度等方面存在限制。2023年3月,代兵提出了用激光刀清障的思路,并嘗試將帶電作業機器人與高功率激光刀相結合,在光學結構、三維智能識別和多角度高清圖像信息采集技術上開展攻關。
最終,代兵帶領創新團隊實現了預期目標。作業時,絕緣斗臂車將帶電作業機器人和激光刀抬升到被樹障包圍的配網架空線路附近,作業人員通過操控機器人定點發射激光束,實現高效切割。激光刀可以在3分鐘內把直徑10厘米的樹干切斷,且功率達到了1.5千瓦,相比傳統的激光炮發射距離更近、速度更快、作業效率更高。
“我常常想,我們工作中最危險的環節要是都能由機器人來完成就好了。”代兵說。為了將這一想法變成現實,代兵和創新團隊成員奔走在一線作業現場和實驗室之間,不斷開展機器人的研究。在他們的努力下,2023年8月,帶電作業機器人具備了驗電、裝拆接地線,檢修、更換絕緣子等功能,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和安全性。
遇到困難死磕到底 不斷總結精進
配網帶電作業人員需身穿絕緣服、手戴絕緣手套,近距離接觸高壓電。“在戴完三層手套后,安裝螺帽、螺絲等細小的零件需要作業人員有精湛的技藝。”代兵說。
為了精進作業技能,代兵經常向師父虛心請教,還在下班后通過各種方式自學,并報名參加各類競賽,增加練習機會。他不斷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對各類技術規范和作業標準熟記于心。他的一摞筆記本上,小到帶電工器具檢測保養、大到帶電更換柱上斷路器等復雜作業的項目規范流程,內容記得密密麻麻。通過不斷學習和鉆研,代兵逐步成長為技術骨干。
2015年10月,代兵通過了選拔測試,代表奎屯供電公司參加國網新疆電力第二屆配網帶電專業技能競賽。備賽期間,代兵細摳每一項作業流程,晚上睡覺前還要在腦海里把流程過上幾遍。
“競賽內容是比拼帶電更換跌落式熔斷器,平時這項工作開展得較少,剛開始我要用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作業。我死磕這個項目,不斷苦練,總結出了作業要領,把作業時間縮短到40分鐘。”代兵說。最終,他在競賽中獲得了個人二等獎。
由于專業能力過硬,代兵經常被奎屯供電公司選派負責重要的帶電作業任務。2016年奎屯市潤民河生態園建設期間,10千伏北聯線、庫聯線同桿雙回線需配合遷改。這兩條線路是為奎屯市政府、商業核心區域供電的主要線路,奎屯供電公司決定采取帶電作業方式遷改線路。當時,這類作業在新疆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代兵負責此項任務方案編制和過程把控。他多次到現場勘查,還開展了數十次推演嘗試,最終確定采取雙回路帶負荷直線桿改耐張桿的方式遷改線路。經過9小時的不間斷作業,代兵帶領作業人員完成任務,為國網新疆電力配網雙回路帶負荷作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把個人融入集體 帶領團隊創新攻關
代兵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個人融入集體,集結共同創新的力量,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動配網專業發展。”
代兵盡自己所能向身邊的同事傳授經驗,還牽頭組建了創新團隊。他多次擔任國網新疆電力配網帶電資質認定培訓師和競賽教練,參與培訓配網帶電作業人員近200名。
奎屯供電公司青年員工苗健源跟隨代兵參加過多次創新活動。在創新攻關過程中,代兵會觀察苗健源的具體操作,耐心提醒注意事項并手把手指導。從技術規范到細節處理,代兵都用最高標準嚴格要求苗健源,使苗健源的技能水平不斷提升,成長為創新團隊的骨干成員。“跟著代兵學習,我的收獲特別大,對創新的熱情也越來越高。”苗健源說。
代兵帶領團隊成員持續開展課題攻關,他們完成的創新成果獲國際及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項,發表專業論文8篇。其中,“基于‘4+1’模式下的配網精益化管理”等2項管理創新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多項發明成果在電力系統內推廣應用。代兵還和團隊成員多次開展跨市調研,編制國網新疆電力技術標準3項、標準化作業指導書72項。
2023年,代兵牽頭組建國網新疆電力配網不停電人機交互孵化基地。該基地聯合清華大學、國網瑞嘉(天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和新疆電力領域專家,組建了35人的創新孵化團隊,著力打造更安全、更實用、更高效的機器人檢修裝備體系。針對配網現場作業中風險較大、操作復雜的項目,代兵定期組織專家分析研討,交流創新想法及成果。同時,代兵利用基地的平臺優勢,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等活動,帶動更多青年員工持續學習配網作業理論和技術知識,通過創新解決實際問題。(徐占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