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電網人物

    國網工匠李澄:立足崗位專心專注 創新攻關項目難題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3-03-30 15:36:04  作者:章岑 劉云杰 鄭寧寧

      ●工匠絕活  從業30年來,李澄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57種智能電網系統產品,涵蓋變、配、用電等多個環節。他研發的智能網荷互動終端應用于國內首套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占領江蘇近95%的用戶側市場;研發的智能低壓分路監測單元實現技術授權,許可廠商18家;參與的項目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個人曾獲國網工匠、“蘇電工匠”等稱號。

      在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二樓的一間辦公室里,兩張3米長的桌子上擺滿了國內外的電力專業書籍,還有兩臺電腦。一位中年人在電腦前不停地敲著代碼。他就是該公司技術總監李澄。

      “實驗室是最讓我感到舒適的工作環境,在這里我總能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把它們以代碼的形式敲出來,然后轉換成圖紙,做成一個個電路板,是我最開心的時刻。”李澄說。最近,他正帶領團隊成員開展“基于5G的配電網分布式快速保護”項目試驗。該項目可顯著縮小配網故障停電范圍,提高供電可靠性,節省運維成本,提高電網運行可靠性。

      自寫系統破解調試難題

      1992年大學畢業后,李澄進入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所,成為一名專業調試人員。

      進入職場,李澄穩扎穩打,跟著前輩跑遍了江蘇省各個發電廠、變電站,學習廠站調試業務。多數發電廠、變電站地處偏遠,一個廠站的調試工作短則需要幾個月,長則需要一兩年時間。調試人員每天都要連續監測發電機勵磁等設備,必須做到無死角、無斷點全域監控。10年里,他先后參與了江蘇省10多個500千伏變電站與30臺大中型機組的調試工作,未出現一次紕漏。

      2002年,李澄接到調試宜興抽水蓄能電站的任務。調試期間,他發現原有的自動控制系統軟件程序與設備不配套,調試時不僅出現了邏輯不嚴密的情況,還存在程序漏洞,調試工作無法繼續開展。

      推翻!重新開始!李澄說,與其修修補補,不如自己重新設計一套程序解決問題。他在現場“安營扎寨”,將現場設備仔細研究了好幾遍,充分考慮并測試了各個設備間的差異性后,開始著手編寫程序。最終,借助李澄設計的自動控制程序,調試任務圓滿完成。

      研發系列設備助力變電站改造

      憑借那次自主設計,李澄在江蘇電網調試專業站穩了腳跟。此后,他更加癡迷于創新。2002年,李澄開始轉型,將主攻方向從調試技術轉向了產品研發。此后,他帶領團隊研發了智能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配套設備、智能網荷互動終端、低壓分路監測單元等產品。其中,智能配電變壓器終端僅用5個月時間就實現了從研發到量產應用,產品應用于全國各地;適用于配電網支線運行狀態監測的智能低壓分路監測單元填補了國內配電網低壓數據監測的空白,并快速實現成果轉化,相關技術已向18家企業授權。一項項成果在推進江蘇低壓配電網向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5年,江蘇首個110千伏數字化變電站——無錫圓石變電站計劃開建。當時,數字化變電站建設在國內剛剛起步。憑借多年的變電站調試和自動控制產品研發經驗,李澄擔任了該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技術的研發負責人。“數字化變電站跟傳統變電站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區別,涉及的內容幾乎都是全新領域。”李澄說。其中,該站采用的IEC61850國際化規約屬江蘇省首次工程化應用。不同廠家的設備間適配極其復雜,要將紙面上的標準落實到現場應用,面臨的問題眾多。他只能帶領團隊摸著石頭過河。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研發任務,李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一閉上眼,腦子里全是研發問題。那段時間,我查閱了400多篇國內外文獻,把有用的內容都抄了下來,整理了5本筆記。”他說。

      最終,李澄帶領團隊做了5個版本設計方案的更替,用13個月完成了電網所(PSI)系列綜合自動化系統配套設備的研發。2006年12月30日,該設備在圓石變電站成功投運,實現了全站主設備和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控制及保護等綜合性自動化功能。此后,他帶領團隊進一步升級換代PSI設備,從PSI4000、PSI5000、PSI6000到PSI7000,一干就是15年。不斷迭代更新的PSI設備大幅提高了數字化變電站的運行可靠性、適應性和擴展性,助力變電站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建設。目前,該系列產品已應用于江蘇30余座數字化變電站,相關技術獲得公司專利獎1項、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科技進步獎18項。

      帶好隊伍培育專業人才

      “工作就是創新,創新就是工作。”這是李澄對自己和團隊的要求。這些年,他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先后指導培養了13名徒弟。此外,他牽頭創立了李澄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員比學趕超,研發的智能電網產品、參與的科研項目先后獲得公司專利獎、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科技進步獎、江蘇省電機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等榮譽。

      李澄的辦公室和實驗室只有一墻之隔。平時,他就窩在工位上敲代碼,累了就到實驗室轉轉,指導徒弟們制作電路板。電路板越小,使用起來就越靈活,但制作難度自然也越大,要求也越高。“正常電路板誤差范圍在毫米之間,還要厘清線路之間的距離,避免相互之間有信號干擾。我們在工作之余最愛做的事就是比賽制作電路板,看誰做板子最規范、最快。”李澄的徒弟王江彬說。

      2016年,李澄團隊接到了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建設項目的終端研發任務。他帶領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里通宵達旦工作,用3個月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當年6月,國內首套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順利投入運行。該系統可通過毫秒級、秒級精準負荷控制手段,保障電網在應急場景下的瞬時、短時平衡,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建立起了堅強防線。

      后續,李澄帶領徒弟王伏亮等人對系統終端進行了持續優化升級。該終端在江蘇省內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累計投運2800余套,覆蓋省內95%的工業用戶及儲能電站等。在李澄的指導下,王伏亮先后主導參與了30余種智能電網產品的硬件研發工作,現已成為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硬件研發專業骨干。(章岑 劉云杰 鄭寧寧)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