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地市報道

    超高壓公司持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電力保障能力 奮力譜寫西電東送新篇章

    南方電網報發布時間:2021-07-30 00:00:00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

     

      紅水河發源于磅礴的烏蒙山脈,從云南曲靖馬雄山東麓水洞溢出,洶涌澎湃經桂西北入廣西中部,最后經珠三角流入南海。

      翻涌的朵朵浪花激起溫暖的電能,越過崇山峻嶺,最終變成璀璨城市里的一度度電,點亮粵港澳大灣區夜空的萬家燈火。

      通過世界上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網絡——西電東送大通道把云南貴州的電站和東部沿海的千家萬戶相連起來,實現東西部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超高壓公司立足建設管理運維好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主網架,持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電力保障能力,努力為南方五省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推動西電東送偉大事業中始終堅持黨旗引領

      南方區域西電東送的設想,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到,可以在珠江水系的紅水河下游筑壩攔水,以利航運和發電。但是由于舊中國政局不穩,經濟落后,這一構想始終無法實現。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為解決東西部能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的矛盾,促進經濟協調發展,西電東送逐步變為現實。

      多年來,不論是在西電東送起步階段還是發展階段,超高壓公司黨委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聚焦“主責主業”“主業脊梁”職責定位和“建得起、接得下、管得好”三大基本任務,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做強做優做大輸電管控業務,不斷開創西電東送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如今,南方區域西電東送已形成“八交十一直”共十九回橫貫東西、縱穿南北的大通道,送電規模達到5800萬千瓦,累計送電量突破2.56萬億千瓦時,其中送廣東電量2.27萬億千瓦時,占總送電量比重達89%。目前這張電網已發展成為世界技術最先進、結構最復雜、運行最穩定的大電網之一。

      黨旗高高飄揚一線,紅色力量澎湃涌動。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西電東送從艱苦創業走向世界領跑,在黨的恢弘發展歷程中為“四個自信”寫下生動注解。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深入,超高壓公司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創新內容、形式、方法的同時,注重發揮黨員在生產經營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保供電、保安全運維、滿足五省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求、推動行業發展的第一線高高飄揚。

      工程建設現場,一個個黨員全力沖刺,在守土擔責中彰顯初心;疫情面前,一支支黨員攻堅隊、黨員服務隊沖鋒在前,在為民服務中踐行使命……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鮮艷的旗幟。在扶貧攻堅的第一線、抗擊疫情的最前沿、重大工程建設的主戰場……到處活躍著超高壓公司廣大黨員實干擔當的身影,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密切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匯聚成不可阻擋的磅礴力量。

      在支撐國家發展戰略中始終堅持科技創新

      “上世紀80年代以來,40年時間里,在直流輸電關鍵設備、關鍵技術方面我們長期受制于外方,今天終于打贏了這場翻身仗,用上了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特高壓柔直穿墻套管!”今年6月11日,在昆柳龍直流工程柳州換流站,由中國自主研制的±800千伏柔直穿墻套管成功投運、穩定運行,這讓超高壓公司的每一位干部員工內心無比硬氣與自豪。

      超高壓公司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在支撐國家發展戰略中堅持科技創新?!?00千伏柔直穿墻套管正是這一實踐的生動體現。

      從天廣直流工程100%依賴進口,到云廣直流世界第一條特高壓自主化示范工程,再到世界上第一條±800千伏多端柔性特高壓輸電工程,超高壓公司持續推進直流輸電技術自主化國產化,引領特高壓進入柔性直流新時代,一步一個腳印向科技自立自強邁進,在西電東送科技創新領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0年,世界第一條特高壓直流云廣直流建成投產,標志著世界直流輸電進入“特高壓時代”;2017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抗震設防級別最高的滇西北直流工程建成投產,為我國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疊加的地質環境下建設特高壓直流工程提供了典范;2018年,“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20年年底,世界上第一個特高壓多端混合直流工程昆柳龍工程建成投產,創造了19項世界第一……

      這些世界第一的技術,解決了我國電力跨區域遠距離輸送的難題,成就了我國能源發展史新高峰,大大提升了西電東送的效率,極大解決我國東西能源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是我國能源革命的標志性技術成果和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大突破。

      “一項重點工程就是一座里程碑,一項工程就是一個技術新峰?!边@是超高壓公司黨員干部們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對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被譽為集目前最復雜、最前沿的電網技術于一體的昆柳龍直流工程,深入推進“支部進項目”,在工程全線組建了29個黨支部、成立了73支黨員突擊隊,劃定了200多個黨員責任區,集中優勢技術資源和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在世界上率先建成系統全面的特高壓多端混合柔性直流技術知識產權體系。

      以天廣直流開始,從500千伏超高壓、800千伏特高壓,再到超高壓柔性直流、特高壓柔性直流項目,超高壓公司實現了工程綜合自主化率從0到100%的歷史性突破,帶動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實現從起步、發展、并駕到超越。

      西電東送是南方電網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和主戰場,承擔著研發攻克世界先進輸電技術并率先實現商用的重任。面向未來,超高壓公司將在創新驅動發展上花更大力氣、下更大功夫,把握特高壓超高壓直流輸電、電力電子、柔性輸電技術、海底電纜及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主攻方向,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

      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用電上始終堅持綠色賦能

      7月的夜晚,廣州霓虹閃爍,萬家燈火于珠江兩岸輝映,見證著這座大都市的繁華。炎熱的夏天,充足的電力供應保證了廣州街坊能夠隨時安心地躲在室內吹空調。

      而每一度充足電能的背后,都凝聚著西電東送人的心血與汗水。

      從1981年國務院作出“加快開發紅水河水電資源”的批示,拉開了西電東送的戰略序幕,到世紀之交,西電東送被列為國家西部大開發四大標志性工程之一,再到如今,西電東送搶占世界電力制高點,在見證用電的時代變化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超高壓人踐行中央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西電東送在實現送電的同時,把西部的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復制”到了東部沿海地區。西電東送主網架已成為超高壓公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綠色平臺”,在藍天保衛、土地節約、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綠色清潔能源有力支撐實現“廣東藍”。數據顯示,廣東省每年接收西電東送電量約占廣東全省用電量的30%,其中清潔能源占比超過80%。截至今年6月底,西電送廣東電量達到2.27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累計為廣東減少標煤燃燒6.5億噸,減排二氧化碳17.4億噸,減排二氧化硫1260萬噸。在滿足廣東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對清潔低碳電力需求日益增加的同時,也為解決廣東一次能源資源約束問題、持續提升廣東空氣質量水平、進一步打造美好宜居的生活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

      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超高壓公司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全力落實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要求,充分發揮主網架減碳樞紐和功能平臺作用,推動西電東送綠色可持續發展。

      未來,超高壓公司將全面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定走能源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保障人民群眾享用清潔電能上用勁發力,要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在提高全網非化石能源占比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為人民群眾獲得清潔電能、五省區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堅強支撐。

      一項工程 一個里程碑 一個技術新峰

      2004年

      提前15個月完成西電新增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目標。

      ±500千伏貴廣一回直流

      2007年

      實現我國直流輸電自主化歷史性突破。

      ±500千伏貴廣二回直流

      2009年

      南方五省(區)成為物理上的“一張網”。

      500千伏海南聯網工程

      2010年

      世界直流輸電進入“特高壓時代”。

      ±800千伏云廣直流

      2012年

      西電東送售電量邁上“千億”臺階。

      西電東送售電量1005億千瓦時

      2014年

      西電東送最大容量輸電通道。

      ±500千伏溪洛渡直流

      2015年

      云電送出能力突破2000萬千瓦。

      ±800千伏糯扎渡直流

      2016年

      實現云南電網與南方電網主網異步互聯。

      異步聯網工程

      2017年

      為我國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疊加的地質環境下建設特高壓直流工程提供了示范。

      ±800千伏滇西北直流

      2018年

      世界容量最大的特高壓多端直流輸電工程開工。

      ±800千伏昆柳龍直流工程

      2019年

      為海南自貿港電力供應、促進南方區域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雙重保障”。

      500千伏海南聯網二回工程

      2020年

      1.云貴互聯通道工程創下世界最短工期,工程投產標志著云南與貴州兩省形成電力互聯綜合體。

      1.云貴互聯通道工程

      2.昆柳龍直流工程提前實現全面投產的目標,創下19項世界第一。

      2.昆柳龍直流工程

      ■ “十三五“期間核心指標

      送電能力達到5660萬千瓦,比“十二五”期間增長了46.7%。

      送電量達到9819億千瓦時,比“十二五”期間增長了58%。

      資產規模達到681.31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了19%。

      通道規模達到“八交十直”,增加了三回直流通道。

      單回直流年平均閉鎖次數由2.5次下降至0.8次,降低68%。

      直流綜合能量可用率連續10年超過96%,2019年包攬全國超高壓直流系統前三名、特高壓直流系統前兩名,2020年興安直流利用小時數創國內最高紀錄。

      ■ 大事記

      ● 1981年11月

      國務院作出了加快開發紅水河水力資源的批示,從此拉開了西電東送的序幕。

      ● 1984年12月

      為開發紅水河水力資源,使廣東、廣西兩省(區)電力發展統一規劃和集中管理,原國家水利電力部成立華南電網辦公室,負責華南電網的規劃、聯網和協調工作。

      ● 1990年底

      為了適應四省聯合辦電的要求,華南電網辦公室被撤銷,改組成立了中國南方電力聯營公司。

      ● 1993年

      隨著天貴、天廣一回交流輸變電工程以及魯布革至天生橋交流輸變電工程先后建成投產,廣東、廣西、貴州、云南電網實現了互連,南方電網初具雛形。

      ● 1999年

      中央將西電東送確定為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

      ● 2000年

      中央作出“十五”末向廣東新增西電1000萬千瓦的重大決策,西電東送邁入大發展時期。

      ● 2002年底

      根據國務院《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 2003年

      原負責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國家電力公司南方公司,改組為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分公司,即現在的超高壓輸電公司,繼續負責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

      ● 2003年至今

      西電東送規模顯著擴大,到2020年昆柳龍直流工程投產,超高壓公司負責的西電東送形成“八交十直”共18條大通道,送電能力達5660萬千瓦,年送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

      (李樺 辛鎮瀚)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