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3日,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順利完成110kV重橫安甲線及相關主變全面遙控操作,標志著廣州供電局率先建成調度全控示范站。本次操作涵蓋了220kV重基站、110kV安圍站、110kV橫一站3座調度全控示范目標站點,操作設備涵蓋線路、主變等關鍵設備,開關、刀閘、地刀及變低小車等全部遠方操作“一控到底”,操作全過程無需變電運行人員到站,操作效率大幅提升90%。
全局統籌,始終堅持目標導向
調度全控示范站建設工作是今年網省公司印發的《南方電網公司面向“十四五”電網高質量發展的生產組織模式優化專項行動方案》、《廣東電網“十四五”調控一體化工作方案》的重要舉措之一。
廣州調度2019年已率先全面進入程序化操作時代。近年來,廣州供電局以調控一體化、變電智能運維為抓手,以提升全局生產運行效能為目的,堅持目標導向,統籌推進現場設備改造、管理制度優化、技術系統升級等工作,為本次操作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
攻堅克難,積極推進新技術應用
構建新型智能防誤體系。為進一步提升調度全面遙控站內設備的安全性,廣州供電局在南網范圍內首次將站內設備間隔地線實時信息采集至調度OCS,探索開展變電站遠動、測控、五防系統升級,實現了調度OS2綜合防誤和變電站后臺五防系統雙重防誤,進一步夯實了全面遙控安全基礎。
大力推進刀閘遠方確認。刀閘雙確認是制約全面遙控操作的關鍵因素之一。廣州供電局通過多方統籌協調,組織完善現場視頻系統布點,實施輸變電視頻一體化功能優化,實現調度指令推送一體化視頻平臺,一體化視頻平臺自動研判刀閘分合結果,為實現刀閘遠方確認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深入開展二次操作優化。常規操作模式下存在一二次操作互相穿插的狀況,不適應調度全面遙控的目標模式。廣州供電局組織繼保、安自、自動化、變電運行等各業務專業骨干進行專題研討,細化分析線路、主變、母線等關鍵設備操作細則,深入開展風險分析,對調度全控示范站的二次操作進行了優化,保障了一次設備調度全面遙控的順利落地。
率先試點線路地刀遠方操作。廣州電網110kV線路以3T線路變壓器接線為主,若線路地刀不實施遠方操作,則線路操作仍然需要變電運行人員到多個站操作,未充分釋放全控站目標模式的優化效能。自2020年以來,廣州供電局已啟動主網線路地刀操作模式優化的探索工作,組織生技、安監、調度等專業召開多次專題會議,研討運行操作管理制度,梳理全網設備現狀,以GIS設備以及電纜線路為突破口,試點實施變電運行人員在巡維中心遠方遙控操作地刀。本次110kV重橫安甲線停復電在南網范圍內率先實現主網線路地刀由變電運行人員異地遠方操作,運作平穩,效益顯著。
管理技術雙提升,增效減負效益顯著
110kV重橫安甲線由重基站對線路T接的橫一站#1主變、安圍站#1主變供電。本次線路停送電全面采用主網設備遙控操作,開關、刀閘、變低小車由調控員遙控操作,線路地刀由變電運行人員遙控操作。線路操作時間從150分鐘減少至15分鐘,操作效率提高90%,負責操作的變電運行人員從6人減少至2人,人員效能提升66%,充分體現了調度全控站的示范效應。
廣州供電局將力爭年底前將220kV重基站、110kV安圍站等6座變電站正式納入以調控一體化目標模式運作的調度全控示范站,范圍拓展至全部變電運行單位,同時將積極爭取網省公司支持,推動管理制度、電網建設、技術改造、人員架構、技術支持等多方面的深度優化,全力推進調度全控示范站工作,助力電網高質量發展。(吳奇珂、謝紹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