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國汽車工業70周年,而在2013年之后的這10年中,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行業轉型的新變化,新能源、新勢力造車成為行業中近幾年高頻出現的詞匯。北京日報客戶端汽車頻道及北京晚報《汽車周刊》,推出致敬中國汽車工業70周年特刊內容,我們會以多篇文章來梳理和展望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綠色征程”。本篇內容將圍繞國家制定的新能源技術發展路線,以及通過市場政策進行的積極引導,回顧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之路。
從今天的市場情況來看,新能源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在低碳、環保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不過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剛剛起步階段時,較高的生產制造成本導致了其在市場發展中會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中,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一系列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政策頒布,成為汽車市場快速高質量轉型的“催化劑”,帶動起全產業鏈的良性發展。
確立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到今天,經歷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屬于技術攻堅,確定發展路徑。早在2001年,國家啟動的“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確立以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和電池及其管理系統為“三橫”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開發布局。
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得我國基本掌握電動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并且帶動了一部分自主品牌電動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培育起電動汽車這一新興產業,為我國汽車工業實現產業升級和進階式發展提供了環境和機遇,促進了交通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與低碳經濟。
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第二個階段屬于加大政策支持與市場開拓階段。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初期,產品價格較高,通常為傳統燃油車的兩倍以上,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能力有限。從2009年開始,為期三年的“十城千輛”工程啟動,其主要內容是通過提供財政補貼,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涉及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力爭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到2012年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
“十城千輛”工程的開展促進了新能源汽車快速進入產業化發展的新時期,使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2012年,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徑、產業目標、基礎設施、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進行了系統的規劃。2015年,《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了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在2016-2020年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政策。
2022年12月31日,持續了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終止。受益于“補貼”政策的拉動作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成長。隨著“補貼”政策的不斷細化,一些“騙補”情況浮出水面,而新能源汽車制造行業也不斷洗牌,一批優秀的主機廠開始脫穎而出。
雖然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已經終止,但自2014年9月開始,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一直延續至今,這項政策也經歷了多次延續。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也有了新的調整。根據2023年6月公布的《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顯示,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根據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購置稅免征政策累計免稅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預計2023年免稅額將超過1150億元。而隨著新能源市場的逐步擴大,根據初步估算,2024年至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規??傤~將達到5200億元。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已經成為支持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車市場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第三階段屬于市場井噴發展與迅速變革時期。在2021年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
2023年7月,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廣州下線,標志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已經邁入規?;?、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覆蓋了乘用車領域的各個細分市場,一批新勢力造車品牌迅速崛起,汽車產業迎來新能源變革期。不僅在國內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