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動汽車 > 新聞

    事關新能源汽車,成都最新規劃印發!

    蓉城政事發布時間:2023-06-26 10:19:54  作者:葉燕 宋嘉問

      6月25日,成都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泛w規劃背景、總體要求、重點方向、空間布局、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六大主要內容?!兑巹潯访鞔_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充分發揮創新要素、特色資源、多元場景、超大市場等綜合優勢,到 2025 年,汽車產業發展根基持續夯實,產業結構顯著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推動汽車產業成為成都制造強市的重要增長極,建成具有區域帶動性的車載智能生態之城、全國代表性的智駕應用引領之城、國際影響力的清潔能源驅動之城;到2030年,奮力建設創新策源一流、生態要素富集、能源發展領先的世界級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地。

      產業規??焖賶汛?。到2025年,汽車產業整體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實現汽車本地整體產量達100萬輛(不含異地分子公司產量)。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0萬輛,產量達25萬輛,產業整零比提高至1:1,整車產能利用率、企業本地配套率分別提升至 70%、50%以上,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達到80%;智能網聯汽車L2級及以上新車裝載率超70%。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具備較強國際輻射能力。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5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技術突破不低于50項,優勢領域技術成果轉化不少于500項。到2030年,建成創新平臺匯聚、技術攻關領先、成果轉化高效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到2025年,新型基礎設施加快部署,建成各類換電站3000座、充電樁16萬個,充電設施總功率達132.5萬 kW,加氫站累計建設40個,基本建成15分鐘充電圈,構建12公里加氫網,實現自動駕駛測試里程突破1000萬公里,重點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實現蜂窩車聯網(C-V2X)規模覆蓋,積極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到2030年,全市基本實現15分鐘超充圈,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全域開放,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智駕應用標桿城市。

      要素資源加速聚集。到2025年,產業發展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新增國家高層次領軍人才1-2人,面向重點領域的公共平臺、中介機構數量突破70家,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初步建成,投融資規模突破300億元。到2030年,關鍵技術研發、標準規范制定、測試應用推廣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打造生態要素富集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地。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劃重點!

      瞄準三大重點方向發力

      加快電動化、主攻智能化、布局氫能化

      今年4月,成都對產業建圈強鏈進行優化調整,新能源和車載智能控制系統涵蓋其中。成都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將如何發力?對此,《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的重大方向——將加快電動化、主攻智能化、布局氫能化。

      如何加快電動化?

      成都將圍繞動力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整車等方面精準布局。電池材料成為不少城市布局新能源產業的主陣地,《規劃》顯示,成都將重點研發高鎳低鈷正極材料、高循環壽命負極材料,帶動鋰電設備以及銅箔、鋁箔等精密結構件發展。電池制造方面,支持企業開發超高速疊片等先進工藝,持續研發高比能鋰金屬電池、全固態電池等新一代動力電池產品。

      電池材料、電機電控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后,將推動電動整車發展?!兑巹潯访鞔_了成都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的發展路線。以乘用車為例,成都將重點發展純電動、增程式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推動現有整車企業提升產品能級、導入熱銷車型。

      自動駕駛成為成都推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重點發力方向。成都采取“軟硬結合”的方式推動自動駕駛發展。

      軟件方面,成都將加強智能汽車操作系統、智駕系統、標準化軟件(中間件)、高精度地圖、仿真測試、場景數據管理、車輛智能運營、智能車載應用軟件等關鍵軟件產品研發。

      硬件方面,成都將加快研制高算力、強智能車規級算力芯片,車輛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EMS,含壓力/速度/流量傳感器、陀螺儀等)、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達、4D成像毫米波雷達、高像素汽車視覺傳感器、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等車輛狀態、環境狀態感知的智能套件。

      成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注重對氫能的利用,實現布局氫能化。政事君梳理《規劃》發現,成都從氫燃料電池、制儲運氫設備、氫燃料電池整車等維度細化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若干發展舉措。從研發角度看,成都將重點發展低鉑高性能膜電極、高性能低成本金屬雙極板、高活性催化劑等材料和部件關鍵技術,支持開發長壽命、高性能、低成本氫燃料電池電堆。

      產業發展實現多點布局

      構建“15分鐘充電圈”和“12公里加氫網”

      一紙藍圖如何實現落地?《規劃》明確,成都將構建“雙核六區多點”產業空間布局。

      “雙核”即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和成都高新區,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發制造主要承載地。

      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依托汽車產業基礎,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大力發展研發設計、先進制造、檢驗檢測與認證、總部經濟、汽車后市場等。

      成都高新區依托高新西區、南區和未來科技城,重點圍繞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發展車規級芯片、車載傳感器及車載智能系統軟件開發與應用,打造車載智能系統產業鏈發展核心區。

      “六區”則涵蓋成都東部新區、錦江區、雙流區、郫都區、青白江區、新津區,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地。

      《規劃》也確定了成都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主要任務,將突出龍頭引領、補鏈強鏈、創新策源、要素聚集、基礎提升。有關新能源車的充電樁成為近年來市民關注的熱點,對此,在基礎提升方面,成都將構建“15分鐘充電圈”“12公里加氫網”。

      如何構建“15分鐘充電圈”?

      《規劃》指出,成都將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和充電樁建設,打造中心城區“15分鐘充電圈”,新建建筑物配建停車場、新建公共停車場按照一定比例配建新能源汽車停車位,加強居民小區、商業樓宇、行政辦公、公園、產業功能區等重點區域停車場充電樁建設,規劃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布局均衡、智能高效、安全運行的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

      如何打造“12公里加氫網”?

      成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加氫站建設,探索“氫—油—氣”綜合能源站、“站內制氫—儲氫—加氫”一體化示范站建設新模式,適當加密示范區加氫站布局,初步建成全市加氫站服務保障體系。

      引導現有加油/氣站進行改、擴建升級,推動成渝、成德綿、成雅、成自、成南等高速沿線布局加氫站,2025年累計建成(含改/擴建)加氫站40座。

      來源:蓉城政事記者 葉燕 宋嘉問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