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奇股份發布了一份亮眼的半年報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99.08%-118.35%。自從進入鋰電池回收行業,天奇股份的業績一路向好,這折射出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高景氣度。
今年以來,寶馬集團、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紛紛加速布局電池回收業務。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創新高,疊加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電池回收的經濟價值大幅提升。
業績高增長
天奇股份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55億元-1.7億元,這已超過去年全年業績。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天奇股份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及電化學儲能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鋰電池材料市場需求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天奇股份聚焦鋰電池循環產業的發展,推動當期業績同比大幅增長。
自2017年布局動力電池回收業務以來,天奇股份營收凈利雙雙攀升。2021年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實現營收8.96億元,同比增長214.07%,毛利率同比上升13.24%。
無獨有偶,率先進入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格林美,除2020年受疫情影響外,業績逐年攀升。2021年,公司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實現營收1.51億元,同比增長61.63%,動力電池梯級利用裝機量達1.06GWh,同比增長89.29%。
對于未來業績,格林美充滿信心。7月4日,格林美在互動平臺表示,2022年,公司將正式完成各類動力電池回收及梯級利用產品的產能釋放,回收量接近3萬噸,梯級利用電池包出貨量將達2GWh-3GWh,同比增長100%。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全面進入產業化階段,整體毛利水平將穩定維持在20%左右。
不少企業欲借助動力電池回收業務打造業績新增長點。以旺能環境為例,公司1月4日公告稱,擬收購主營鋰離子電池回收的立鑫新材料,切入動力電池回收賽道。據悉,公司已于今年4月正式運營一期動力電池提鈷鎳鋰項目,預計全年可完成70%以上的產能,2023年全部達產后,對應鎳鈷錳提純量3000金噸/年,碳酸鋰提純量1000噸/年。公司日前表示,未來2-3年,鋰電回收板塊營收將占公司整個收入的半壁江山。
市場前景廣闊
天奇股份、格林美等公司業績攀升折射出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巨大市場潛力。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2015年開始駛入快車道,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攀升帶動了動力電池裝機量需求大幅增長,并使鈷鎳鋰等金屬價格在供需失衡之下持續上漲。比如,鋰鹽價格從2021年年初的5.7萬元/噸升至今年最高點的50.3萬元/噸。在此背景下,鈷鎳鋰回收的價值大幅提升。
7月4日,格林美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動力電池回收的碳酸鋰相比于采購原礦具有優勢,公司廢料成本比原礦成本低10%以上。”在鋰鹽價格漲勢迅猛背景下,格林美這一消息再次引發了市場對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關注。
若以2015年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開端,按照動力電池5-8年使用壽命推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高潮即將來臨。中信證券預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即將進入報廢高峰期,2027年全球電池回收行業市場空間將超1500億元。
各方資本紛紛涌入動力電池回收賽道。長江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新增注冊企業數量達1.07萬家,占企業總量比例高達80%。特別是2021年下半年以來,寧德時代、天賜材料、格林美等頭部公司加速入場。
進入2022年后,隨著頭部鋰礦巨頭以及產業鏈相關方入局,這一賽道愈發火熱。以“鋰礦雙雄”為例,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在5月紛紛宣布布局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在車企方面,5月25日,寶馬集團宣布與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將實現國產電動車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屆時將分解后的原材料用于生產全新動力電池。
回收體系有待完善
雖然動力電池回收賽道前景誘人,受到市場各方追捧,但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仍不完善。
“目前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只有47家,這意味著2021年新涌入的企業絕大多數是小作坊式企業。”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正規網點回收的動力電池只占20%左右,這不僅使花大力氣建設的正規回收網點無用武之地,而且流向非正規回收渠道的動力電池容易引發一系列問題,擾亂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正常發展。
申港證券表示,目前動力電池回收渠道與定價機制尚不健全,構建穩定的回收渠道是其發展的關鍵。
為了規范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近年來,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多項動力電池回收政策。
今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構建跨區域回收利用體系;推進廢舊動力電池在備電、充換電等領域的安全梯隊應用。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日前表示,目前鋰資源價格仍處高位運行,為做好動力電池資源材料保障工作,工信部將研究制定鋰等再生原材料標準,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動更多可回收資源的循環利用。(李嬡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