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動汽車 > 新聞

    動力電池火爆背后或臨調整窗口

    經濟參考報發布時間:2022-01-21 09:48:27  作者:朱程、孫寅

      2021年,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牽引、新能源汽車超預期增長等因素影響,動力電池產業迎來發展風口。市場供不應求、企業紛紛擴產、資本市場風起云涌……讓動力電池行業在2021年風光無兩。近日,記者走訪多家企業后發現,火熱市場的背后依舊存在上游原材料供給不足、顛覆性技術研發不確定性大、研發人員短缺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行業的良性發展。

      “長坡賽道”同樣面臨短期調整

      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持續“供不應求”態勢。記者在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發展高地江蘇調研發現,多家頭部企業2022年訂單已經排滿,部分企業甚至已拒收新增訂單。

      中航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1至1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達128.3GWh,同比增長15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00萬輛,同比增長47%。

      良好的預期帶動動力電池產業加速擴張。根據已公布的數據,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國軒高科、億緯鋰能、遠景動力、孚能科技、欣旺達、瑞浦能源等在內的企業,至2025年合計規劃產能將達3TWh。

      “大規模產能的運營能力也是當前動力電池企業的核心能力之一。”中航鋰電副總裁王小強認為,在當前市場情況下,企業穩定的供給能力是搶抓市場的重要因素。

      江蘇省動力及儲能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楊凱認為,目前各地規劃的產能總量很龐大,但真正適銷對路的產品產能不夠用。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2021年資本市場投資熱點,動力電池產業在2021年末至2022年初迎來了一波深度調整,2021年12月10日至2022年1月10日間,累計下跌幅度超過17%。多家券商機構表示,受前期漲幅過大影響,2022年的鋰電池產業或將迎來調整期。

      三大不確定性值得關注

      一邊是樂觀的發展預期,一邊是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動力電池行業的“割裂表現”主要受到三大不確定性因素影響。

      一是關鍵原材料在外,供應鏈存安全風險。盡管從全球來看,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具有相當強勁的市場競爭力,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現有技術路線下,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電池中所含的鋰、鈷等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而這也是為什么2021年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諸多龍頭企業紛紛“目光向外”找礦的原因。

      “全世界鈷儲量集中在剛果(金)、澳大利亞等國家,能否穩定供應存在諸多變數。”楊凱說。

      與此同時,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也導致動力電池產能應用出現“腸梗阻”。

      蜂巢能源首席運營官何勝奎表示,國內動力電池廠家對鋰礦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但鋰礦的供應則顯短缺。“現在一些廠家在囤貨,進一步加劇了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所以,看似各家的產能規劃非常驚人,但能否兌現還要打問號。”

      二是顛覆性技術何時實現存在問號,盲目擴張容易“打水漂”。近年來,固態電池、無鈷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概念層出不窮。“包括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在內的技術路線實際上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楊凱表示,近年來,雖然不時有企業宣傳在電池的顛覆性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但真正量產并獲得市場認可的還不多。“大家都看到了短期突破的希望,但短期是多短?三年還是五年,實際上沒人說得準。”

      值得注意的是,先發的日韓等電池龍頭企業已經在多個技術路線上做好了專利布局,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若想“換道超車”或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在“1GWh產能需要近2億元投資”的背景下,企業產能擴張應該把握好節奏。

      三是技術人才短缺,令行業競爭過早進入“肉搏戰”。 “企業研發團隊成員中,沒有一個人未接到過獵頭的電話”“跳槽一下工資起碼翻倍”“貼著招聘信息的車子就在廠子周圍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國內人才供給嚴重不足,相關企業對人才的爭奪已經進入“貼身肉搏”狀態,個別企業甚至干起了“圈養”,即高薪聘請研發人員后,讓這些人員從事相對低端的工作,只為了讓其他企業招不到人。

      “往往一家新電池廠投產,就容易對其他企業的人員隊伍產生沖擊。”有企業負責人說。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資本助推下,頭部動力電池企業紛紛開啟“買買買”模式,但人才的培養并非短期內可以完成,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人才短缺問題將成為掣肘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龍頭企業是關注重點

      多位受訪對象預測,動力電池產業在經歷了2021年的快速增長后,2022年將出現結構性分化。

      上海電氣國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動力電池的高投入特征,令需要重資產投入的電芯產能集中在頭部幾家公司手中,在原材料、人力成本等漲價因素推動下,缺乏規模效應的“中小玩家”已經難有市場空間。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2022年,鋰電池可能會出現從產能不足到產能過剩的過程,這將會加大行業競爭,而龍頭企業更有優勢。

      具體來看,東吳證券研報預測,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影響,2022年電池或漲價5%至10%,核心公司出貨量有望翻番。從具體產業鏈看,碳酸鋰、隔膜、銅箔等或將出現全年偏緊狀態,建議關注產業鏈中游的龍頭企業和價格彈性大的鋰資源龍頭企業。

      中航證券研報認為,受電池廠擴廠因素影響,鋰電設備高增長確定性較強,那些綁定頭部電池企業、具備技術和產品優勢的鋰電設備龍頭公司將占據更大市場份額。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如何穩定汽車芯片,動力電池怎樣回收?——來自新能源汽車熱點問題

      工信部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面對內外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
    新聞2022-01-13

    如何穩定汽車芯片,動力電池怎樣回收?——來自新能源汽車熱點問題

      工信部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面對內外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
    產業財經2022-01-13

    新能源汽車熱點問題調查:動力電池怎樣回收?

      工信部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面對內外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來自供應鏈的壓力,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 ‰S著市場擴大和應用普及,如何進一步穩定汽車芯片?動力電池怎樣回收?記者就
    產業財經2022-01-13

    歐陽明高:新能源動力電池的極限在哪里

    編者按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的同時,挑戰與質疑接踵而來。本報在2021年12月20日3版,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圍繞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重點答疑。本期,歐陽明高院士將繼續剖析電池技術的
    國內新聞2022-01-05

    資本發力 磷酸鐵鋰電池集中布局搶市場

      隨著小鵬P7車型近期上市,磷酸鐵鋰電池因其充電速度大幅提升而
    新聞2021-12-29

    資本發力 磷酸鐵鋰電池集中布局搶市場

      隨著小鵬P7車型近期上市,磷酸鐵鋰電池因其充電速度大幅提升而
    產業財經2021-12-29

    天賜材料擬建2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

      12月28日天賜材料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設立全資子公司在廣東肇
    新聞2021-12-29

    天賜材料擬建2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

      12月28日天賜材料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設立全資子公司在廣東肇
    產業財經2021-12-29

    動力電池儲運難該如何破解

      海外市場需求激增,讓此前并不受重視的動力電池儲運難浮出水面
    產業財經2021-12-14

    新“夢想電池”300次充放電保持穩定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
    產業財經2021-12-1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