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西南地區資源稟賦,在發展水能、電能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
8月14日,由四川省委網信辦、四川省互聯網行業聯合會主辦,國網西南分部、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四川文投等單位支持的2024四川網信“數智領航”第十三期——川網聯“走進新質生產力前沿”系列活動新型能源體系專場舉行。
活動匯聚了能源、網信企業及專家,以“走進新質生產力前沿”為主題,聚焦新型能源體系的發展,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智力支持和實踐路徑。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陳云輝表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明確要求,為推動新時代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宗相分享了能源轉型和數字化在能源領域應用。他介紹,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尤其是極端天氣的逐漸增加,是當下能源轉型的基本背景,而這一共識已經得到了各國的認可。
“我國在實現雙碳目標時面臨的挑戰,包括巨大的碳排放總量、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時間緊迫以及經濟發展與減碳之間的矛盾。我國目標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而目前化石能源依舊占據主導部分,未來中國的能源轉型就是兩條腿走路,煤炭、石油、天然氣減下來,風能、核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的量要上去。”
而發展新型能源體系也少不了大數據、AI等技術的推動,他認為新型電力系統包括廣泛互聯、深度耦合的特征,以及數字化技術。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副主任胡超凡介紹,電網是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是國家電網公司的基本職責。面對新型電力系統“雙高”“雙峰”特征,大規模新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挑戰,國家電網公司立足我國國情和資源稟賦,以服務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國網西南分部調度控制中心主要承擔西南電網實時運行指揮、電力電量平衡及檢修安排、水電及新能源管理、系統運行及方式安排、二次系統專業管理、分部數字化及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等職責,目前已實現電網調度連續安全運行超3000 天。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數字化工作部副主任徐厚東介紹了公司在數字化方面的探索,據了解,國網四川電力基于能源數據,是把電力大數據的這種數據價值回饋給企業和社會,促進四川的企業和社會高質量發展。“比如我們構建了稅電指數經濟模型,以電反映生產過程,以稅反映生產結果,來服務整體的政府對經濟的宏觀把握,同時我們利用稅電監測的分析結果,可為企業提供稅電貸增信服務,以后企業只需要通過稅和電的用量情況,就能夠獲取金融機構的低息貸款,實體化支撐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成都市作為全省經濟中心、用能中心,能源電力轉型發展需求十分迫切。成都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將建設“以電為主、多能互補”的新型能源體系作為發展“新賽道”。
天虎科技發現,目前成都市圍繞新型能源已經涌現出包括虛擬電廠、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底層創新源頭主體。
作為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關鍵核心技術,虛擬電廠既有助于提升受端電網電力柔性調節能力,緩解季節性短時尖峰負荷帶來的電力保供壓力;也有助于加速綠色轉型,拓展儲能、光伏等產業在蓉發展應用場景,助推成都光伏儲能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而由清華大學以電機系為依托在四川天府新區設立,致力于打造能源互聯網領域的人才匯聚平臺、科技創新中心、產業發展高地,是四川省校合作落地的首個科研機構,四川省首批新型研發機構。主要研究新型電力系統、清潔低碳能源、能源碳中和、能源交叉融合等與新型能源息息相關的源頭技術,目前培育了以四川易沖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22家創新企業。(天虎科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