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通“孤島”韶關江灣鎮、迅速集結迎戰廣東梅州、廣西桂林發生的特大暴雨洪澇災害……今年汛期以來,面對廣東、廣西部分地區連續遭受強降雨、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南方)和國家級電力應急研究中心(廣州)(以下分別簡稱“基地”和“研究中心”)充分發揮應急隊伍、應急裝備和管理機制等優勢,雷霆出擊,有力支撐南方電網公司成功應對自然災害。
太平洋島國災害管理研修班學員體驗VR虛擬仿真培訓課程。 胡振維 攝
南方電網公司以創建“全國最好服務國家”為目標,多措并舉,分別于2020年、2023年在全國率先建成并掛牌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南方)、國家級電力應急研究中心(廣州),構建起“一基地一中心”雙國家級平臺,打造了國家電力應急管理體系一支強有力的支撐力量,以高水平應急管理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雙輪驅動 高效支撐應急處置
“放心,放心,我沒事,很安全。”通過特勤隊攜帶的衛星電話,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南礤鎮石寨村村民得以向親人報平安。6月16日,南礤鎮因洪澇和山體滑坡,導致道路損毀嚴重,村落失聯?;睾脱芯恐行脑谑盏綇V東電網應急辦跨區域應急救援指示后,立刻組織應急力量趕赴梅州受災現場。30名在役應急特勤隊員和15名已返回原崗位的預備役應急特勤隊員,當天接令,當天集合,當天出發,當天到達指定地點。
“一基地一中心”以“全災種,大應急”為目標,構建以基地為中心、輻射全網的裝備保障體系,儲備適用于各類災害場景應急裝備,平時用作實訓拉練演練和常態化生產支撐,急時積極支援全網應急處置。
在支援梅州抗災復電戰役現場,特勤隊負責人蔣毅將隊員分成兩組,其中一組使用排澇車、排澇機器人對縣城被淹地下車庫開展排澇,另一組特勤隊員前往南礤鎮進行現場勘災和通信搭建。特勤隊帶來了眾多抗災新“利器”,照明無人機、載重無人機、數字集群通信、寬帶自組網系統、高通量衛星便攜站等發揮重要作用。“無人機、自組網設備拍攝的畫面可實時回傳指揮中心,幫助后方第一時間全方位了解現場情況,在應急搶險救災和保障搶修的‘戰場’上,這些‘利器’都是最先進的武器。”蔣毅告訴記者。
在廣東清遠的基地應急裝備倉庫,六大類79種500多套先進應急裝備中,既可用于應急發電、應急照明、應急通信,也可用于應急救援、工程搶修和后勤運輸。裝備精良,人員驍勇,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經過十天十夜奮戰,特勤隊員在服務政府、救助群眾、保障搶修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助力梅州基本完成洪災搶險救援。
基地和研究中心根據“全網一盤棋”統籌部署,今年首次成建制跨省跨區域支援,在應對廣東梅州災情的同時,抽調精干特勤隊員、技術保障人員和全部先進排澇裝備火速奔襲廣西桂林支援,凌晨2點到達指定地點后第一時間投入、支援當地開展應急排澇和搶修復電。在桂林漓江郡府小區、廣西電網培評中心等積水嚴重區域開展滿負荷排澇工作。本次所用排澇車和排澇機器人均為國內最先進設備,其中大流量排澇車不僅具有2400立方米每小時的排水量,而且集照明、供電于一體,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經過日夜不歇的努力奮戰,于6月24日圓滿完成排澇任務,累計抽排水超過13萬立方米,為超過1.2萬名居民恢復用電提供保障。
實戰促研究 推動行業應急技術和管理創新
“在實戰中發現問題,在研究中解決問題,實戰與研究相結合。”廣東電網公司應急及風險管理中心總經理楊紹群談到,“一基地一中心”要始終立足國家級定位,密切對接電力行業應急管理需求,深入開展電力應急研究,著力推動行業應急技術和管理創新。
基地和研究中心深度參與國家電力應急管理重大政策研究,累計承接國家電力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裝備征集調用機制、重要電力用戶應急電源配置管理辦法、電力應急國際(區域)合作專項研究等8項重大研究課題,為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和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決策支持。此外,在電力應急標準化研究方面,成功申報全國首個電力應急基地國家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實現了電力應急基地管理標準化的重大突破。
依托應急指揮數字化平臺,完成“應急一張圖”開發應用,集專業數據直采、現場視頻直傳、資源在線管控等多項功能,實現“總指揮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能應天下急”。近年來累計完成重載無人機、電纜工井自動化抽排沙裝置、鈦合金施工機具等10個研究研發項目,取得創新成果37項,獲獎10項,累計授權專利20項,發表論文11篇,多個創新成果在生產經營中得到實際應用。
在應急人才培養和管理方面,基地首創應急特勤隊準軍事化駐訓管理機制,平急結合開展準軍事化應急實訓。按“一年兩批,每批一年”培養機制,駐地常備30名應急特勤隊員的應急力量并7×24小時備勤值守,培養積累一批骨干人才。駐訓應急特勤隊員一年期滿返崗后將轉為預備役,隨時響應應急征召,確保應急響應期間具有充足的應急尖刀力量。在實訓方面,采用首次培訓三周、擇優留訓一周、年度復訓一周的模式,培訓各地市供電局應急特勤隊員,累計為南方電網公司培訓應急技能人才2935名,并在傳幫帶的機制下,迅速壯大應急處置人才隊伍。
發揮區位優勢 全力服務國家戰略實施
“一基地一中心”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落地,面向太平洋島國、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推動電力應急國際(區域)合作,為國家持續深化應急和防災減災救災多方交流合作貢獻“南網智慧”。
6月15日,南方電網公司(廣東)綜合應急基地迎來太平洋島國災害管理研修班39名學員,學員為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基里巴斯、庫克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瑙魯等共9個太平洋島國的災害、國土、氣象、消防等政府部門官員。此次太平洋島國災害管理研修班由應急管理部和商務部聯合舉辦,并邀請南方電網公司于6月18日向研修班學員作《南方電網公司災害應對向事前預防轉型的探索實踐》的專題報告。應急管理部和太平洋島國官員高度肯定南方電網公司防災應急體系建設成效,并表達與南方電網公司深化應急技術研究、應急培訓、應急處置救援合作等意向。
在當天的室外體能實訓場上,一架無人機系留著長電線在空中盤旋,向外傳輸通信信號。據了解,該無人機載自組網設備即無人機上搭載自組網通信基站,通過通信基站搭建局域通信網。當天展示的機載自組網可以懸停在100米的高空上,通信信號可覆蓋直徑10公里的范圍,在災區無公網通信時保障災區內的信息互通。
近期,粵港澳大灣區三方四家電力應急演練即將啟動,基地和研究中心將作為主要參演方全程參與。全面發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提升三方四家極端自然災害防范應對能力及協同處置水平,踐行國有企業“三大責任”,助力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國家戰略,基地和研究中心責任重大,使命必達。
基地和研究中心將圍繞國家區域應急力量建設要求,立足“需跨企業且跨區域救援的重特大突發事件(兩跨一特)”電力應急能力提升,以系統性思維全面規劃未來建設和發展方向,力爭為國家電力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發揮更大作用。
通訊員 朱盈 許昌永 莫一夫 陳芊欣 南網報記者 帥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