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8日,以“全電社會”為主題的國際標準化(麒麟)大會在江蘇南京召開,會議重磅發布了由中國牽頭編制的IEC新興技術戰略白皮書,包括《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零碳電力系統》(
中文版)《多能智慧耦合能源系統》《多源固廢能源化:固廢耦合發電系統》。
這是中國參與IEC工作、建設碳達峰碳中和國際標準體系的最新成果,為中國引領全球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國際標準制定奠定了重要基礎,有助于提升中國在零碳電力系統、多能智慧耦合能源系統、多源固廢發電領域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中國在未來國際標準化工作的主導地位和話語權。
據介紹,IEC白皮書由IEC市場戰略局(MSB)專家組織編寫,是在對社會技術發展趨勢和標準化需求進行充分研究后,為IEC未來發展方向所制定的戰略性技術文件,被視為IEC國際標準的基礎性、指導性文件,具有主導國際標準制定的重要意義。
本次發布的白皮書,由中國標準化專家擔任項目負責人,牽頭組織中、德、法、美、日、意等國專家共同制定,中國華能、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國家能源等能源企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等行業學會,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參與聯合編制。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IEC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田世宏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中國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積極部署開展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為全電社會的建設打下了良好實踐基礎,不斷加強“雙碳”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以標準支撐綠色低碳轉型,以標準助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以標準國際協調促進全球綠色經濟發展。
據悉,“全電社會”已列入IEC最新戰略規劃目標,通過加快全電社會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全電社會國際標準應用,強化全電社會國際標準合作,為推動國際標準化助力全面社會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為此,大會提出四點倡議:一是以標準化為驅動力加速能源系統脫碳,促進技術創新,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各方提供明確指導;二是加強 IEC 成員與各方的溝通合作,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機制,根據市場需求推動全球標準制定與實施;三是加強國際間標準化實踐合作,分享標準化知識、經驗和技術,促進各方之間的學習和合作;四是共同努力向大眾宣傳普及全電社會概念和愿景,通過教育、宣傳和社會媒體等途徑,增加公眾對全電社會的了解和認知。
會上,IEC第36屆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舒印彪作題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及其關鍵技術》的主旨報告。他指出,新型電力系統是傳統電力系統的創新與發展,是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載體和實現“雙碳”目標的樞紐平臺。隨著化石能源發電逐步被新能源替代,新型電力系統形態特征發生顯著改變,將以數字信息技術為驅動,在保障能源電力供應安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要途徑是“兩端”發力推進“兩個替代”,實現源端減碳、終端脫碳,需要加強多能互補清潔能源供應體系、現代電網體系、智慧用能體系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創新。
截至目前,中國已在IEC累計發布白皮書及相關技術報告10余項,牽頭編制國際標準400多項,成為國際標準化領域的重要參與者與積極貢獻者。未來五年,中國還將在能源低碳領域發起成立1-2個新技術委員會,培育更多中國主導的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國際標準。(肖雅)
來源:中國能源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