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經過16天連續作業,國網重慶超高壓公司組織完成了500千伏張家壩變電站及500千伏張馬一二線、張州一二線四回同停大型綜合檢修,為重慶電網迎峰度夏做好準備。
今年1月份,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制訂并發布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案,綜合重慶各區域資源稟賦和電網特征,加快推進1個頂層方案、8個示范工程、8個戰略課題落地。該公司堅持供給側、需求側雙側發力,著力構建多元清潔的電力保障體系,積極推動外電入渝,引導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安全可靠、清潔低碳的電力保障。
加大清潔電外購和消納力度,保障電力供給
3月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銅梁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以及國網重慶電力相關負責人來到銅梁區,就推進天府南至重慶銅梁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用地工作展開現場研討。
“川渝特高壓工程建成投運后,將促進成渝電網互聯互通,將四川的清潔能源輸送至成渝雙城經濟圈,助推成渝兩地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銅梁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建設部主任吳紅兵介紹,川渝特高壓工程站址用地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堅強可靠的電網,是保障電力輸送、供應的基礎和前提。今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推進三峽電、川電、疆電入渝。國網重慶電力認真落實市政府要求,將外購電作為重慶能源電力保障的關鍵,加大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清潔電量購入力度和外電入渝通道建設力度,提升重慶電網電力保障能力。
“十四五”時期,重慶將構建以疆電、川電入渝為主,其他地區電力為補充的外電入渝供應多元化格局,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多消納清潔電量,減少燃煤發電,力爭2025年消納可再生能源發電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45%。
“今年,川渝兩地政府聯合印發川渝電網一體化建設方案。川渝交流特高壓開展可研評審,疆渝直流特高壓啟動可研招標。”國網重慶電力發展部前期處處長陶凜介紹,隨著疆電、川電入渝相關工作的加快推進,重慶電網供電能力將大幅提升,風、光、水等清潔能源發電輸入通道也將更加暢通。
位于三峽庫區腹地的豐都縣正全力打造百億元級重慶市清潔能源示范基地。“2021年,豐都電網就地消納清潔能源9.74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原煤29.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7.92萬噸。”豐都供電公司發展部主任尹峰介紹,今年,豐都電網將全額消納當地的風、光、水等清潔能源發電。
近期,位于豐都縣的栗子灣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該電站總裝機140萬千瓦,抽水電量10.76億千瓦時,建成后將進一步優化重慶電源結構,緩解電網調峰壓力。
重慶蟠龍、豐都栗子灣抽水蓄能項目已被納入重慶“十四五”重大項目實施清單。國網重慶電力還將全力配合推進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調動火電廠參與靈活性改造和調峰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大重點工程建設力度,為服務“六穩”“六保”、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促進終端能效水平提升,助力產業低碳升級
在推進“雙碳”目標落地的過程中,國網重慶電力支持產業優化升級,落實全面節約戰略,聚焦多能互補、智慧用能、電力大數據等重點方向,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瞄準新型電力系統源荷互動的特征,國網重慶電力打造了負荷聚類智慧互動平臺,建立聚類互動負荷資源調節機制。2021年10月份,該公司啟動負荷聚類智慧互動平臺建設,拓展商業樓宇、通信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工業園區等應用場景,選擇9個示范點,普查出聚類負荷用戶共1826戶。
4月15日,坐落于江津德感工業園區的廣州雙橋(重慶)有限公司投運了用能診斷裝置——負荷聚類秒級智慧終端,并經由該終端接入負荷聚類智慧互動平臺。廣州雙橋(重慶)有限公司為西南地區首家負荷聚類秒級智慧終端試點用戶。該終端投運后,助力該企業實現了負荷聚類資源調節應用。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就近充電、快捷充電的需求不斷增長。3月7日,重慶首批移動式充電樁在渝蓉高速公路圍龍服務區快充站投運。移動式充電樁通過構建“智能插座+移動式充電樁”的方式,實現2小時內接入電網,破解高速公路快充站假日充電難、平日利用率低的問題。
“以前,節假日我在圍龍服務區充電站充電,經常要排隊,耗時很長?,F在有了移動式充電樁,不到40分鐘電就充滿了。”5月2日,在圍龍服務區快充站,來自永川區的網約車司機張亞明使用移動式充電樁為新能源汽車充完電后,對充電站工作人員說。
國網重慶電力加快充電站、充電樁布局,服務市民綠色、低碳出行。截至2021年年底,該公司累計安裝充電樁3100余個,建成“一環十射”高速公路充電服務網絡,實現全市各區縣充電樁全覆蓋。
在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助力城市綠色發展的同時,國網重慶電力還發揮電力大數據在宏觀經濟和能源領域的“晴雨表”作用,輔助政府相關部門把握產業結構現狀和潛在變化趨勢,為精準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區域經濟政策提供決策參考。“我們率先全面建成‘1+38’市、區(縣)兩級能源大數據中心,形成市、區(縣)一體化服務格局,助力城市發展。”國網重慶電力營銷部智能用電處專責郭恒介紹。
推動農村消費電氣化,支撐城鄉融合發展
1月15日,國網重慶電力研發的組合式移動儲能車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巖村投運。村民何華清用移動儲能車提供的電能打米,并對保障儲能車正常運轉的供電員工說:“以前遇到用電高峰,打米機有時帶不動?,F在有了移動儲能車,稻米加工用電更有保障了。”
國網重慶電力研制的組合式移動儲能車采用“車、箱、柜”自由組合方式設計,箱體、柜體均可靈活拆卸,適用場景廣泛。該儲能車已在何家巖村大米加工用電高峰期試點運行,與該村變壓器聯合供電,分擔全村三分之一的供電負荷,同時滿足10~15戶農戶的水稻灌溉、脫粒等全過程用電需求。
4月10日,在距離何家巖村300余千米的長壽清邁良園景區,智慧農棚負責人李玲通過“用電管家”APP遠程開啟噴灌設備。“澆水、施肥、補光、卷簾一系列流程,我現在都能坐在辦公室用手機操作完成。”李玲說。
清邁良園景區是國網重慶電力打造的“電能替代+鄉村振興”鄉村電氣化示范項目之一。2021年,該公司投入180萬元對清邁良園進行全電化改造,在景區內安裝了充電樁、智能電排灌等電氣化設施。同時,景區還依托長壽區能源數據中心實時監控園區的各類環境和用能數據。只要發現問題,附近的供電所員工隨叫隨到。
清邁良園是國網重慶電力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場景。3月9日,重慶首個數智化鄉村“電力驛站”在巴南區二圣鎮集體村建成投運。“電力驛站”內設有業務咨詢辦理、鄉村智慧能源監控平臺、多功能服務三大功能區。網格經理定期駐點辦公,幫助村民實現辦電不出村。同時,“電力驛站”結合當地產業特點推行電能替代、綠色用能服務,以電力大數據輔助兩區政府相關部門持續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2021年,國網重慶電力推進農村電網自動化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線路3570千米,新增更換配電變壓器1941臺,農配網供電可靠率達99.8006%,配網自動化線路覆蓋率達91%。(游紹斌 周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