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對比系統內各企業近期用電量與歷史同期用電量發現,東營有5家企業可能有持續高強度排污情況。”6月20日,山東東營供電公司給東營市生態環境局提供的黃河流域高風險污染企業分析報告中寫道。該報告出自東營供電公司“電力看環保”黃河流域污染防治監測平臺。
1月初,東營供電公司主動對接省市兩級生態環保部門,推進電力大數據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試點建設“電力看環保”黃河流域污染防治監測平臺,服務政府部門在生態環境領域開展精細化管理。
經過3個月的試運行,6月16日,該平臺正式上線。平臺接入山東省內黃河沿岸6000余家污染源企業用電量、排污數據及300余座監測站空氣質量數據,構建“環保+電力”地理信息系統地圖監測、應急減排動態預警等監控模型,實現對高污染企業異常排污行為全天候動態監測預警。
“我們先通過平臺監測黃河沿岸環境質量數據確定污染流域,再根據周邊重點企業用電量變化和污染排放情況定位存在違規排污嫌疑的企業,為生態環境部門督查提供參考。”東營供電公司互聯網部主任馬傳國介紹。
平臺試運行以來累計接入800多萬條環境數據和1200多萬條電力數據,完成了4類監測場景的分析報告。“平臺能幫我們縮小排查范圍,降低應急執法跑空率,預計每年能節省超過100萬元的人力、設備和管理成本。”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人員說。
東營供電公司將完善污染防治監測領域的大數據產品及服務,把更多典型企業納入監測范圍,助力政府提升環保督查工作效率,服務環境治理工作開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