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能源互聯網 > 綜合新聞

    數字中國建設發展進程報告(2019年)

    網信辦網站 發布時間:2020-09-15 11:17:03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數字中國建設發展進程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肥崂砜偨Y了各地區、各部門2019年信息化發展情況,分析了數字中國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提出了努力方向和發展重點?!秷蟾妗分饕獌热菡缦?。

      一、數字中國建設向縱深發展

      2019年,各地區、各部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認真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部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扎實推進數字中國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信息基礎建設邁出新步伐。IPv6規模部署取得長足進步,截至2019年底,IPv6活躍用戶數達2.7億,占互聯網網民總數的31%,已分配IPv6地址用戶數達13.92億。5G商用全面提速,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國已開通5G基站13萬個,5G用戶快速增長。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全球范圍定位精度優于10米,北斗三號衛星核心部件國產化率100%,北斗相關產品已出口120余個國家和地區。

      信息技術創新取得新進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我國上升3個名次排在第14位,連續4年保持上升勢頭。信息領域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基礎性、戰略性技術產業發展和配套產業鏈建設不斷優化。

      數字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快速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7.7%。數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產業數字化增加值占數字經濟比重達80.2%,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主引擎地位進一步鞏固,向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數字惠民便民取得新成效。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從2018年的第65位提升至第45位,在線服務達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網絡扶貧行動目標基本完成并持續鞏固提升,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數字鄉村戰略深入實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ヂ摼W給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搭建了橋梁,主要電商平臺上殘疾人網店超過17萬家,銷售額近300億元。

      數字“一帶一路”建設收獲新成果。數字經濟伙伴關系網絡不斷拓展,中國—東盟信息港、中國—阿拉伯國家網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全面推進。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經同137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22個國家簽署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文件并建立合作機制。網絡互通深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建成跨境陸纜和國際海纜。

      二、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2019年,《“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年度目標任務較好完成,重大任務、重點工程和優先行動深入推進,數字能力建設持續增強,數字鴻溝加速彌合,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政府建設成效明顯,數字惠民服務不斷完善,數字國際合作繼續深化,數字紅利充分釋放,數字中國建設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的趨勢更加明顯,為全面完成“十三五”國家信息化發展目標,開啟“十四五”信息化發展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在數字能力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優化提升。千兆寬帶進入規模商用,在全國超過300個城市部署千兆寬帶接入網絡。網絡提速降費深入推進,固定和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較2015年提升6倍以上,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均超過90%?;A軟件生態加速發展,移動操作系統進入生態構建階段。人工智能技術深化融合應用,面向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人工智能芯片、深度學習算法等關鍵技術加快迭代創新。信息技術領域專利布局和知識產權保護增強。大數據產業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產業規模超過8100億元,同比增長32%。工業互聯網快速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突破35億,全國具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70個,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4000萬臺套,工業APP突破25萬個。

      在數字經濟方面,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2019年,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1.4%和29.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我國重點行業骨干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0.2%、50.1%。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3975億元,同比增長27%。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直播帶貨與小程序網絡零售加速發展,成為互聯網流量新入口。數字化“雙創”步伐提速,112家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孵化創新企業1.3萬余家,創建品牌2.5萬余個,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過4.4萬億元。區域數字經濟增長帶逐步形成,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區域數字經濟發展迅速。農村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監測、精準作業、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應用,總體應用比例超過8%。

      在數字政府方面,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關鍵進展。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整體上線試運行,接入地方部門360余萬項服務事項和一大批高頻熱點公共服務。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匯聚各地區政務服務事項數據2800多萬條、政務服務辦件數據5.51億條、總訪問人數10.4億人,注冊用戶1.35億。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共發布1300多個數據共享服務接口,近2000項群眾和企業辦事常用數據被列入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全國人大建設完成法規備案審查平臺。全國政協開通委員移動履職平臺進行網絡議政遠程協商,近2000名全國政協委員在移動履職平臺上發表1.4萬余條意見建議。智慧法院建設加速推進,中國裁判文書網累計公開文書9600余萬篇,累計訪問量突破450億人次。中國法律服務網累計訪問13億人次,實現公共法律服務“抬頭能見、舉手能及、掃碼可得”。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2.0版啟動試點應用,開啟新時代檢察信息化辦案新模式。各地區“一網通辦”“異地可辦”“跨區通辦”漸成趨勢,“掌上辦”“指尖辦”逐步成為政務服務標配,不斷優化營商環境,2019年我國在全球營商環境排名大幅上升至31位。

      在數字社會方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生態環境的數據化管理技術成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全國環境監測網絡持續健全,為開展污染防治監管執法聯防聯控提供精準支撐。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加快完善,風險監測預警能力全面提升。“互聯網+人社”行動成效顯著,社??ㄈ珖挚ㄈ藬颠_13.05億人,覆蓋我國93.2%人口。新型智慧城市分級分類推進,省級智慧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提升,上海、深圳、杭州、北京、廣州、重慶、天津、寧波、福州等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前列,雄安新區、浦東新區、兩江新區、濱海新區、貴安新區、西咸新區等智慧新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長三角、粵港澳和京津冀等智慧城市群建設積極探索創新。數字鄉村建設成效逐步顯現,2019年農村寬帶用戶數達1.35億戶,比2018年末增長14.8%,農村綜合信息服務能力、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在數字惠民方面,不斷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教育信息化2.0行動加速推進,全國中小學網絡接入率達98.4%,92.6%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上線慕課課程數量增加到1.5萬門。“學習強國”已開通114家主流媒體的“學習強國號”,手機客戶端在14家應用商店的下載量達7.05億。“共產黨員”教育平臺、遠程教育平臺播出節目1.3萬余個,干部網絡學院課程增加至1.1萬余門。“互聯網+醫療健康”駛入快車道,19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持續完善。智慧交通讓出行更加便捷,全國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ETC)用戶突破2億,部分機場實現從購票到機艙口的全程“刷臉”。數字化讓文化資源“活”起來,國家圖書館超過2/3的善本古籍實現了在線閱覽,“一鍵游”“一部手機游”等移動應用端提升游客旅游體驗。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智慧廣電建設加速提質升級,移動應用豐富人民群眾生活。網絡扶貧五大工程縱深推進,五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共支持4.3萬個貧困村光纖網絡建設和9200多個貧困村4G基站建設,基礎電信企業推出資費優惠,惠及超過1200萬戶貧困群眾。

      在數字治理方面,數字中國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戰略規劃引領作用不斷加強,《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戰略政策出臺。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加充沛,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資源不斷豐富?!毒W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相繼出臺,網絡綜合治理更加完善。數據安全保障不斷強化,《數據安全管理辦法》等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法治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電子商務法》《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發布實施?!蛾P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印發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政策體系日趨完善。數字治理規則逐步建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管理制度機制不斷健全。

      三、各地區信息化發展成效不斷顯現

      為更好評估各地區信息化發展情況,國家網信辦組織有關單位,結合國家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CNNIC等部門和機構的統計數據和評價指數,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從信息服務應用、信息技術產業、產業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安全、發展環境等方面,重點評估了31個省(區、市)的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結果顯示:各地區信息化發展水平持續穩步提升,北京、重慶、福建、廣東、湖北、江蘇、上海、四川、天津、浙江等10個省(市)(按照拼音首字母順序排列)信息化發展水平位于第一方陣。2019年,上述地區出臺一系列信息化發展政策規劃、行動計劃,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打造信息技術產業生態,深化普惠高效的信息服務,信息化發展效能整體提升。

      北京全面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生服務、城市治理、產業升級等重點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強化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慶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部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戰略行動計劃,規劃12個智能產業的發展方向,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福建推動數字福建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快5G商用建設,政務服務實現“馬上就辦網上辦”,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衛星應用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建設走在前列。廣東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2019年繼“粵省事”后推出“粵商通”涉企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構建整體推進、政企合作、管運分離的“數字政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湖北全面布局“智慧湖北”和“光網城市”建設工程,大力提升“互聯網+產業”發展環境和基礎條件,逐步形成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格局。江蘇加快建設網絡強省、數據強省、智造強省,高水平建設智慧江蘇,積極打造物聯網技術創新先導區、產業集聚區和應用示范先行區,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上海打造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面向制造、醫療、交通、金融等先行領域,建設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應用“試驗場”,發布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無人駕駛等多個重點場景,帶動社會生活智慧化升級。四川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著力點,不斷夯實電子信息產業基礎,發展壯大數字經濟,網絡扶貧行動深入推進。天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智能終端產品、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化應用、大數據產業等重點領域發展。浙江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在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礎上,基于浙政釘、浙里辦等應用實現“一次不用跑”服務,扎實推進數字鄉村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四、攜手構建更加美好的數字世界成為全球共識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加速,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背景下,數字經濟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杠桿,成為各國提振經濟的重要方向。數字技術加快迭代創新,世界各國加速布局信息技術創新研發和應用,持續加大對5G、人工智能、量子科學等新興領域的投入,著力構建數字驅動新生態,打造未來競爭新高地。網絡文化日趨交流交融,文化交流在互聯網上創造、擴展和豐富,增進了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促進了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國際數字合作不斷深化,數字經濟合作相關議題已經成為國際各重要機制、平臺的核心議題和世界主要國家關注焦點。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給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帶來重大威脅,世界經濟面臨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和萎縮。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一步凸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攜手抗疫、合作共贏是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選擇。后疫情時期,國際社會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攜手構建更加美好的數字世界,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五、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扎實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高質量發展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大沖擊。面對巨大困難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努力并付出犧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網絡信息技術大顯身手,大數據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商復學,數字經濟異軍突起,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電子商務、智慧物流、“宅經濟”等無接觸經濟蓬勃發展,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間基本經濟活動和物資供應,有力對沖了疫情給經濟社會運行造成的不利影響。

      當前,世界正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數字中國建設面臨新的形勢與挑戰。主要表現在:我國發展外部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研發水平亟需提升,全球信息技術產業供應鏈風險加劇,數字鴻溝由“接入鴻溝”轉向“能力鴻溝”,更廣范圍、更高層級、更深程度地釋放數字紅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與現有發展政策和監管規則不匹配、不適應問題凸顯,數字技術賦能國家治理同時也對傳統治理模式帶來挑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數字中國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在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核心技術、產業生態、治理規則等領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一是完善規劃布局,全面系統評估“十三五”國家信息化發展目標要求,加強對數字中國建設新形勢的深刻剖析,高標準編制“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二是搶抓戰略機遇,加快建設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推進電網、鐵路、公路、水運、水利、物流等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三是夯實能力基礎,加快基礎性技術、通用性技術攻關突破,加大面向前沿技術的基礎研究投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四是做強實體經濟,深化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持續提升數字經濟發展動能。五是聚焦脫貧攻堅,毫不放松加大力度推動網絡扶貧行動計劃,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堅決打好網絡扶貧收官戰。六是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加快建設數字政府。七是釋放創新活力,部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扎實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八是堅持開放合作,高水平推進數字“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與合作。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騰訊云聯手廣東電網探索電網數字化轉型

    今日獲悉,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聯手騰訊云舉辦的數字化行動創新大賽,經過為期3天的激烈比拼,最終梅州、江門、佛山供電局團隊分獲大賽的前三名。據悉,創新大賽由廣東電網公司主辦,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與騰訊云協辦。
    大數據2020-09-15
    施耐德電氣徐韶峰:以數字化和可持續賦能電氣化趨勢

    施耐德電氣徐韶峰:以數字化和可持續賦能電氣化趨勢

    8月13日,在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濟南站,作為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效管理中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徐韶峰基于國際能源署等機構的數據,對未來20年,能源領域將發生的一系列結構性變化做出判斷:一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會讓全球能源消耗再翻一番;二是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將會從20%提升到40%。
    專家觀點2020-08-27
    賦能員工增強互聯協作:AVEVA劍維軟件將舉辦第二屆 “AVEVA World Digital” 全球數字會議

    賦能員工增強互聯協作:AVEVA劍維軟件將舉辦第二屆 “AVEVA World

    AVEVA將舉辦第二屆全球性客戶活動“AVEVA World Digital”全球數字會議,探索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通過敏捷性技術解決方案賦能互聯員工并促進協作。
    市場脈搏2020-08-24
    國網寧??h供電公司:新型智能配電柜上線 助推用電側數字化轉型

    國網寧??h供電公司:新型智能配電柜上線 助推用電側數字化轉型

    8月20日,國網寧??h供電公司綜合能源事業部工作人員在寧海順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為試運行“滿月”的智能配電柜開展“體檢”,通過調試檢測,查看相關數據并進行采集分析。
    農電科技2020-08-20

    工業互聯網功能要素 賦能數字化轉型

    智能制造,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大趨勢。本專欄意在持續探索智能制造領域中的前沿技術及客戶實踐,搭建行業溝通平臺,誠邀各位伙伴關注并提出寶貴意見。
    工業互聯網2020-08-18

    法國核電巨頭在華開啟另類轉型:進軍中國工業數字化市場

    全球最大電力公司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最大核電運營商的法國電力集團(EDF)正在中國推進一場頗為特別的轉型探索:聯合中國本土的工業研發云技術初創公司,一起打造中國版的數字化工業軟件平臺。此舉在跨國能源巨頭的低碳創新行動中并不多見,在工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兩者的結合也意味著新型玩家入場。
    焦點頭條2020-08-14
    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CEO何睿祺:工業的未來是數字化和自動化

    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CEO何睿祺:工業的未來是數字化和自動化

    中國的“新基建”戰略從某種程度上,是對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是向數字經濟的全面轉。那么對于工業企業來講,“新基建”是否意味著要對現有的工業體系和秩序進行調整?工業企業要如何轉型,才能真正搭上“新基建”這班駛向數字經濟彼岸的列車?
    專家觀點2020-08-14

    國網互聯網部主任魏曉菁:加快數字化轉型 支撐能源互聯網建設

    當前,數字革命與能源革命相融并進,電網形態逐漸向能源互聯網轉型,電網企業加速向數字化轉型。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網”)年中工作會議上,“電網智能化升級、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重要議題。
    言論觀點2020-08-14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尹正:數字化轉型賦能能源變革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尹正:數字化轉型賦能能源變革

    城市化發展不僅促進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大量能耗。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基礎設施占據了全球約70%的能源消耗。如何用數字化方法應對能源變化?數字化如何賦能能源變革?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近日在2020“創贏·數字化未來” 創新峰會上給出了他的答案。
    專家觀點2020-08-13
    Craig Hayman:在后疫情時代,借助數字化工具重塑運營模式的企業將成為最大贏家

    Craig Hayman:在后疫情時代,借助數字化工具重塑運營模式的企業將成

    在過去幾年,數字化轉型以摧枯拉朽之勢顛覆著我們開展業務的方式。各個領域的工業企業都在產生和使用海量數據,因此需要強大的技術來運營業務。
    專家觀點2020-08-07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