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化工等傳統概念中“粗大笨”的行業,因為一個“大腦”而變得更精準、高效、智慧。這并非幻想,而是業已落地的現實。
8月11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位于該區的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CISDigital®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與礦山、鋼鐵、有色、化工、建筑等18個行業的百余家標桿企業建立深度合作,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每年為客戶創造價值超50億元。
數字底座助力全流程精益管理
讓傳統行業“大變身”,CISDigital®工業互聯網平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中冶賽迪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制造業的信息化體系,往往存在橫向的數據孤島和縱向的數據衰減問題。
而在工業互聯網架構中,所有設備都集成在統一的數字底座上,產生的每一個數據都可以通過四通八達的“神經網絡”被采集、利用,支撐工廠實現對全流程的綜合化精益管理。
以鋼鐵生產的投料和冶煉環節為例。廢鋼、鐵水是煉鋼的主要原料,但不同種類的廢鋼中,硅、碳等元素的含量不一樣。鋼廠需要精確測定廢鋼的成分,計算廢鋼、鐵水的投入比例,以及焦炭、石灰等輔料的投入量,調整爐內溫度、壓力、冶煉時間等,以達到產品質量穩定和成本最優。
躋身國家級“雙跨”平臺
在傳統鋼廠,這一過程受限于人的計算能力和經驗,生產各個環節容易“各自為政”。而全流程綜合化精益管理的鋼廠,可以利用數字手段綜合考慮所有變量求得最優解。
山鋼永鋒臨港智能工廠是中冶賽迪打造的全球首個基于統一平臺的全流程數字化鋼廠,也是CISDigital®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一次全流程“實戰”應用。自2021年6月試生產至今,年人均鋼產量超過1500噸,遠高于900噸的行業平均水平;噸鋼成本相比永鋒鋼廠本部下降超過100元,比行業平均水平低約300元。
如今,CISDigital®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落地生根,并不斷走向世界,應用于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地海外項目。因其出色表現,日前,CISDigital®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3年新增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而“雙跨”平臺正是國內工業互聯網綜合發展最高水平的體現。
工業互聯網賦能“兩江智造”
重慶作為制造業重鎮,擁有制造業全部31個大類行業。工業互聯網賦能,在重慶天然具備場景豐富的優勢。正在加速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核心區的兩江新區,就抓住了這一機遇。
記者了解到,兩江新區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關鍵支撐作用,做好基礎生態、創新示范、產業融合“三篇文章”,推動“兩江制造”邁向“兩江智造”。工業互聯網帶動制造業增加值規模達到962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加值規模達到204億元。
兩江新區與中國信通院開展工業互聯網領域全面合作,建成國家互聯網直聯點、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重慶)、星火·鏈網超級節點(重慶)、F根鏡像節點基礎設施,上半年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重慶)解析量增速99.2%、為全國第一;成功創建雙千兆示范城市,引育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14個,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平臺體系。
同時,兩江新區還打造產業生態集聚區,投用50萬平方米產業載體,引育生態企業近100家,組建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吸納制造業企業、服務商等200余家,為成功創建國家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重慶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