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經過為期12個月的建設,由蒙電信產公司承擔建設的集團公司生產精益化管理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目前已進入全系統上線推廣階段。該平臺是集團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建設項目,首次采用“云平臺+微服務”的技術架構,全面引入AI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設備、作業、管理、協同”四個數字化。
該平臺以保障設備運維精益化管理高效運營為核心,通過“技術架構、安全策略、應用協同”三個升級,構建起新一代設備資產精益化管理系統,進而支撐設備資產全生命周期和生產運檢業務全過程管理,有效提升了生產精益化水平。
“生產精益化管理平臺識別設備缺陷,挺精準的,確實好!”一位來自輸電班組的老班長看著生產精益化平臺利用AI識別出的設備缺陷稱贊道。隨后,班組的新員工將識別定性后的設備缺陷數據同步到平臺的生產管理系統中,并利用系統進行設備消缺和派工處理,從而實現生產業務精益化、智能化。
生產精益化管理平臺對基層班組的工作支撐體現在方方面面,一位供電公司的技術專責表示:“原來一個設備的數據,這個系統也錄,那個系統也錄,工作負擔很重。而新系統只錄一遍,其他系統就都有數據了。”他還說:“原來我們巡視桿塔只能登檢,發現缺陷后很難第一時間進行處理,現在利用無人機進行航巡的照片,第一時間就可以拍照上傳缺陷并進行識別,準確率還特別高”。
現在,生產精益化管理平臺已經在一線生產工作中廣泛應用開來,大家在春查期間利用生產精益化平臺錄臺賬、開票、做計劃、查缺陷、寫記錄等。按照“數據一個源,業務一條線”思路建設的新一代生產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信息在線上、所有記錄在線上、所有工作在線上,從而形成工作閉環,工作任務更明確、工作內容也更清晰、工作結果更直觀。真正地實現了一線生產人員的工作“減負”、“增效”。(馬 昊 劉亦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