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5日,南方電網公司首個“彈性配電網全景信息可視化平臺”首次在廣州暴雨天氣防御及應急處置中運用,提前獲知電網設備風險定級,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成功減少因暴雨天氣導致的用戶負荷損失約5000戶,減少經濟損失約25萬元,為探索特大型城市電網應對自然災害防御提供了“廣州方案”。
“截至5月15日7時,依據該平臺的系統測算,本次暴雨天氣,廣州地區有跳閘風險的四級風險設備共156項,經與實際運行情況對比,風險情況基本吻合。通過提前發布預警建議,及時增設預防措施,廣州地區跳閘饋線僅有65條次,跳閘次數有明顯減少。”廣東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調控中心副總經理李欣介紹。
該平臺由廣州供電局牽頭建設,針對電網“小概率—高損失”極端事件,融合廣州時空大數據,建立“平時預、災前防、災中守、災后搶、事后評”體系化防御框架,構建具有恢復力的彈性電網,全鏈條提升廣州配電網的彈性水平。
在本次廣州暴雨防御運用中,該平臺根據市氣象局發布數據,自動分析并測算結果,滾動推送全市氣象異常區域及風險設備清單,電網指揮中樞能及時獲取分析數據,向相應供電區局給出重點區域及電力設備清單建議,以便提前做好防御措施。經初步測試,平臺測算的重點區域及電力設備清單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有效降低了設備跳閘概率。
該平臺的應用有效扭轉了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下“被動應對”的困境,為南方電網公司構建“主動型防災減災”高效應急機制提供了實戰經驗。 (田慧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