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能源互聯網 > 電力物聯網

    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裝備促進數字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2-01-05 11:51:49

    廣西電科院:喇元、張煒、張鐿議、歐陽健娜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既是我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的重要課題,更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舉措。我國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稱,在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趨勢下,要加快傳統能源技術裝備升級換代,加強新興能源技術裝備自主創新。

      加快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裝備的應用研究,有助于突破數據要素在新型裝備上融合應用不足、洞察程度不夠等瓶頸,促進數字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提升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并將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基礎條件。

      數字賦能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裝備的顯著特征

      新型電力系統將會呈現出數字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的典型特征,并將以數據流引領和優化能量流、業務流。新型電力系統以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打通源網荷儲之間信息交互環節;并依托強大的“電力+算力”,透過設備狀態數據、用戶數據、環境數據之間的關系,挖掘設備運行規律和潛在風險。在此基礎上,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裝備不僅將支撐物理電網數字化的華麗轉型,更將呈現賦能生產管理、引領運行決策、共贏電力生態的顯著特征。

      推動構建數字電網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形態

      依托數字技術賦能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裝備“可觀、可測、可控”的能力,典型場景如下。

      一是在新型發電裝備場景方面。新能源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力電源,預計到2030年和2060年,我國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將分別超過25%和60%,新型電力系統呈現高比例電力電子特性。在此背景下,旋轉設備被靜止設備替代,系統慣量出現下降趨勢,電網頻率控制難度加大,系統電壓調節能力下降。鑒于此,有必要開發新型慣量支撐資源,發展新能源、儲能方面的新型控制技術,提高電力電子類電源對系統慣量的支撐能力。比如研究應用虛擬同步機裝備,通過模擬慣量、內電勢等機電暫態特性,其端口特性可以表現為發電機發電或負荷用電,并參與電網頻率調節、電網電壓調節、慣量響應和阻尼控制功能。特別是在應對系統慣量方面,當系統頻率變化大于系統頻率變化既定值時,虛擬同步機自動調節無功功率,參與調節系統電壓。

      二是在新型輸電裝備場景方面。綠色能源富余地區一般外部環境惡劣,對于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受到外部環境危險挑戰將大幅提升。南方電網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30余萬公里,遍及野外,受外部環境影響巨大。鑒于此,有必要研究運用云大物移智鏈等新技術,實現設備運維與電網運行、環境監測。比如研究對山區電力桿塔倒塌、山體滑坡、臺風和雷暴等自然災害的早期預警、災中感知、災后修復技術及其裝備;開發快速勘災、集群作業的智能裝備,進而形成新型電力系統下的防災減災技術體系。

      三是在新型變電裝備場景方面。新能源裝機大幅增加,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其隨機性、波動性特征不僅將加大棄風棄光風險,更將加劇迎峰度夏度冬期間變壓器重過載、諧波、短路等問題,影響變壓器設備運維。鑒于此,有必要打造面向新型變電裝備的強大“算力”,并依托物聯網貫通變電站的感知、分析、決策等環節,使之在感知能力基礎上,賦予新的決策、執行能力。比如運用微傳感裝備,并研究變壓器老化等多源數據、熱壽命損失模型和算法,提高負載動態評估、趨勢預測能力,并用于提前管控設備風險。

      四是在新型配電裝備場景方面。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受環境-安全-經濟目標相互制約,構建條件也隨高滲透率新能源出力時空分布而變化,并受人類社會行為影響,加劇了建設現代供電服務體系的復雜性。同時,高滲透率新能源更加凸顯東部和西部、主網和配網、城市和鄉村、規模和效率等方面的不平衡性,特別是西部地區居民用電負荷往往出現“季節性-遷移性”變化,通常在冬季假期增長較大,導致配變重過載。鑒于此,有必要研究運用配電智能網關、智能臺區等新型裝備,強化數據采集及邊緣計算能力,結合新能源出力、多元用戶負荷的波動性和空間性,以配變群體刻畫與遴選方法,研判配變負荷分布,支撐配電網各場景業務的預測分析、指揮決策,激發源荷互動活力,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結語

      推動數字與物理電力系統深度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遵循技術演變規律,挖掘新型裝備潛力,促進電力系統重大轉型。一方面打造深度融合的“產學研用”創新體系,聯合開展核心技術裝備的研究開發;另一方面從構建數字電網承載新型電力系統最佳形態出發,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引領數字與物理電力系統深度融合。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新型電力系統負荷變化趨勢及影響探討

      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的負荷結構更加多元、用戶雙向互動更
    市場研究2021-12-30

    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在四川落地

      國網四川電力深刻把握四川作為清潔能源資源大省在全國能源安全戰略格局中的重要意義,堅持根植四川、服務全國,爭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引領者、推動者、先行者,為構建綠色低碳能源發展新格局、建成新型電力
    技術創新2021-12-24

    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在四川落地

      國網四川電力深刻把握四川作為清潔能源資源大省在全國能源安全戰略格局中的重要意義,堅持根植四川、服務全國,爭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引領者、推動者、先行者,為構建綠色低碳能源發展新格局、建成新型電力
    綜合新聞2021-12-24

    關于電力調度、電力市場、技術創新,國網南網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

    本公眾號在之前曾經連載過三期 國網、南網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
    重要新聞2021-12-21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統籌低碳安全保供

      在日前舉行的2021年能源轉型發展論壇暨國網能源研究院成果發布會上,專家學者聚焦能源轉型發展,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統籌低碳安全保供”為主題,共同探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電力市場
    專家觀點2021-12-20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統籌低碳安全保供

      在日前舉行的2021年能源轉型發展論壇暨國網能源研究院成果發布會上,專家學者聚焦能源轉型發展,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統籌低碳安全保供”為主題,共同探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電力市場
    動態2021-12-20

    新型電力系統加快“綠化”

      電力是能源轉型的中心環節、碳減排的關鍵領域,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全局性意義。當前,全國各地正在探索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做好“增量”文章的同時,也在數字
    深度閱讀2021-12-20

    新型電力系統加快“綠化”

      電力是能源轉型的中心環節、碳減排的關鍵領域,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全局性意義。當前,全國各地正在探索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做好“增量”文章的同時,也在數字
    行業要聞2021-12-20

    2021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召開 開放合作共享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南網報訊 12月15日至16日,2021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召開。本次年會以“開放合作共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主題,由南方電網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孟振
    焦點新聞2021-12-17

    強化數字賦能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12月15日,以“開放合作共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在北京、廣州兩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十四五”規劃已基本完成,圍繞業務主線,確立了數字電網四大方向,接下來將
    綜合新聞2021-12-17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