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全國首臺新能源并網線路快速時域距離保護裝置在天津豐臺風電場并網點掛網試運行。該裝置實現了新能源場站并網線路故障快速識別與隔離,提高了新能源場站的抗擾動能力。
據了解,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電源故障響應迥異于傳統同步電源,具有顯著的頻偏、弱饋特征。傳統的距離保護動作性能很難滿足此類故障保護的要求。目前國內外新能源場站并網線路一般在場站側退出距離保護,僅配置頻率電壓解列裝置,在電網發生故障后無法實現選擇性切除故障。天津電網是典型的城市電網,電氣連接緊密,隨著新能源發電并網規模擴大,單次電網擾動可能導致多個新能源場站同時脫網。
為解決這一問題,2022年,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調度控制中心的組織下,天津電力科學研究院、寧河供電公司聯合天津大學等單位,開展快速時域距離保護原理研究、裝置研發與示范應用。
“安裝了快速時域距離保護裝置,就好比給新能源場站裝上了測距儀,能夠快速測算出故障發生位置到新能源場站的距離。這種測距技術不受新能源種類和運行狀態影響,能獲得準確的測距結果,有效提升對新能源場站并網線路故障的準確識別與快速隔離能力。”國網天津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保護處處長張永伍介紹。
研發團隊提出了基于擬合誤差權重累積的快速時域距離保護新原理,提出了模型偏差下的測距結果快速穩定性收斂方法,攻克了零序電流分量整型舍入偏差導致保護誤動的技術難題,并研制了新能源并網線路快速時域距離保護裝置。“安裝了這套裝置后,新能源場站就能清楚地判斷出故障點是否在自己的并網線路上,從而更加準確地對故障進行隔離。”天津電科院技術人員袁中琛介紹。
國網天津電力研發團隊將根據積累的運行數據,繼續提升裝置運行穩定性、優化保護算法,為后續快速時域距離保護裝置在新能源并網線路的全面推廣應用提供保障。(姚程 張揚 呂華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