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變電站10千伏污水處理廠148線黑河114出線開關跳閘。”6月13日,安徽銅陵供電公司配網圖模系統發出告警短信,該公司銅官供電服務中心搶修人員司戈和同事迅速趕往現場。通過信息化建設提升防汛預警能力,是安徽電網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的一項重要保供舉措。
據安徽氣象部門預測,今年6月至9月,安徽地區特大暴雨等極端事件發生概率偏大,與常年同期相比,安徽中北部降雨量偏多2至5成,局地偏多5成以上,安徽大部累計降水量約為600毫米至1000毫米。今年夏天,安徽電網防汛形勢嚴峻。
4月,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要求各單位通過調控中心全時空平臺、配網圖模系統開展故障研判,指導故障搶修。“全時空平臺上能體現電網、雷雨、水情等實時情況。配網圖模調度系統上,各防汛重點單位配電變壓器都有‘保供電’字樣標注。”國網安徽電力設備管理部技術處主管胡躍云說,“針對與防汛重點單位有關的供電線路,系統可以實現汛情智能精準研判和信息自動推送。”
司戈等人到現場后發現,出線端因小動物碰線導致短路故障。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監測到后迅速斷開114開關,切除了這段故障饋線,并自主恢復了148主線非故障區段供電。400多戶高低壓客戶用電未受影響。在配網保護化+饋線自動化故障隔離自愈模式的幫助下,司戈等人快速定位故障點。從接到信息到恢復黑河114出線送電,全程用時不到30分鐘。
“供電公司將配電房遷到地面上了。今年要是再有暴雨,我們就不擔心配電房被淹了。”6月13日,蕪湖市江城國際瑞華苑小區物業管理人員茆靜說。
迎峰度夏來臨之前,國網安徽電力總結特大暴雨災害電力搶修經驗,全面推進存量住宅小區地下站房和重要負荷用電設施遷移至地面的工作。對于不具備遷移條件的小區,該公司按照防澇標準加固改造,同時在地上設置應急用電接口,并按照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制訂的配電站房浸水應急搶修標準工藝手冊,規范水淹設備搶修標準工序,提升搶修效率。
截至目前,國網安徽電力已完成251座地下配電房所涉上一級開關站的配電自動化階段性改造以及3417座地下配電站房防汛隱患排查治理。該公司分析以往城市配電站房受災資料,針對配電站房設施防汛短板和薄弱環節,開展128項配電設備城市內澇隱患和175項配電線路洪澇災害隱患治理。此項工作計劃在7月底前完成。
國網安徽電力要求各單位深化數字化防汛平臺運用,進一步提高電網設施可視化監測能力;在歷史受淹變電站及重要線路區段裝設微氣象監測裝置,水位監測、自動排水、微氣象數據及告警信息接入輔控系統,加強汛期遠程集中監控;利用巡檢機器人、三維激光掃描、視頻監控、微拍、在線監測等技術手段,線上監測設備運行狀態。
6月13日,合肥供電公司員工董康在220千伏云谷變電站對合肥電力防汛預警信息平臺開展功能測試。“相較周邊區域,云谷變電站地勢低洼,但站內排水系統已與市政管網連通且采用強排水泵,主汛期安全系數較高。”董康說。
合肥電力防汛預警信息平臺清晰地呈現著云谷變電站的地上設備、地下管線布置三維仿真圖形以及實時氣象等情況。平臺還全面集合電站所在區域的歷史防汛、氣象等相關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在汛期前就模擬了預警信息,提前做好準備。”合肥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負責人周章斌說,“運維人員可通過該平臺了解全市133座變電站的實時汛情信息,并制訂針對性防范措施,進一步提升城市供電可靠性。”(祝捷 李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