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人工智能與新能源產業新時代,今年以來,在政策支持與資本市場積極助力下,深市產業鏈公司發展勢頭持續向好。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其中,包括圍繞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會議明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業內人士表示,匯集于深市的相關產業鏈領軍企業將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人工智能作為科技產業變革的新焦點,正在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演進。該產業鏈涵蓋了三層結構,包括芯片等基礎層、語音語義識別和機器學習技術層以及自動駕駛、機器人、金融等應用層。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深市約有70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鏈公司,業務已涵蓋行業的上中下游全鏈路,包括芯片制造商紫光國微,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浪潮信息,自然語言處理企業科大訊飛以及眾多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應用終端企業。四季度以來,這些龍頭上市公司積極搶抓機遇忙布局,在各細分領域內推進新進展。
如何走出自己的技術路線和產業方向,構建完整的生態體系,是國內人工智能行業企業在新形勢下面臨的重要挑戰。稍早之前的10月,科大訊飛就發布了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3.0,實現全面對標ChatGPT,同時升級大模型代碼能力,并與12個行業龍頭共同發布相關行業大模型提供生產力工具。公司還與華為聯合發布基于昇騰生態的“飛星一號”大模型算力平臺。此前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博覽會”上,大華股份的“星漢”大模型亦備受關注。另外,昆侖萬維的“天工”大模型也在邏輯推理、文本理解、多模態能力等多個能力維度均有突破。
就在12日,深交所聯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舉辦的,以“創新成長·AI大模型與產業機遇”為主題的交流專場活動中,來自頭部公司、投資機構等多領域人士也圍繞人工智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模型賦能產業升級的經驗與難點、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等內容展開了熱烈的交流探討并堅定了未來發展信心。
展望四季度,華富中證人工智能產業ETF基金經理小組認為,在經歷了三季度的調整之后,當前行業多數公司的估值均在較為合理的區間,行業配置性價比較三季度初有明顯提升,而行業的景氣趨勢也仍在持續向好。算力端在政策鼓勵以及實際商業需求的共同催化下持續快速發展,應用端AIGC產品用戶體驗不斷提升,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保持樂觀。
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深市一批產業鏈領軍企業也在持續的改革創新中閃耀“星光”。以新能源領域為例,經過多年發展與沉淀,相關企業已在技術創新、市場份額上打出一片天地,在全球市場已形成競爭優勢,發展亮點突出。
作為全球領先、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業,天齊鋰業如今的業務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天齊鋰業董秘、副總裁張文宇介紹,憑借對全球多處優質鋰資源的布局,目前公司已實現鋰資源100%自給自足。另根據伍德麥肯茲數據,按照2022年的產量計算,該公司已是亞洲排名第二的鋰化工產品生產商。不止天齊鋰業,伍德麥肯茲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鋰資源供給總量約75.7萬噸LCE,其中中國鋰資源供給占全球總量的24%,較2021年供給總量增加23%。
經過近10年研發,藍曉科技在2019年突破了行業頂尖技術——噴射法均粒技術,該技術被稱為吸附分離材料領域“王冠上的明珠”,其下游產品均為高精度、技術難度高的品種,大部分為歐美幾家龍頭公司所壟斷,電子級超純水即屬此類。憑借該產品的成功產業化,公司成為國內唯一、全球不超過5家的均粒技術及下游產品制造商,進入行業“頂級俱樂部”。此外,再如比亞迪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大展拳腳。今年1月-11月,其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64.80%,爭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寶座。(記者韋夏怡北京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