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草木蔥蘢,萬物并秀。“十四五”省重點項目——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項目三期的建設現場一片火熱。
穿過一期、二期光伏板的“藍色海洋”,一排排整齊的金屬光伏板支架雖一眼望不到邊,但大體勾勒出了三期工程壯觀的輪廓。
“平臺三期工程建設于2023年8月開工,目前支架安裝已經完成了80%。線路鋪設、終端塔的組裝吊裝工作正在同步進行,組件安裝也已經全面開始,預計今年10月底達到并網發電條件。”項目主管晁正輝介紹說,三期工程計劃投資9.76億元,布置實證實驗方案約110種,折算規模約15萬千瓦,重點建設Ⅰ-3區光伏組件實證實驗區、Ⅱ-3區逆變器實證實驗區、Ⅲ-3區支架實證實驗區、Ⅳ-3區儲能產品實證實驗區、Ⅴ-3區儲能系統實驗區、Ⅵ-3區設備匹配實證實驗區6個實證實驗區。
“雖然三期項目還在建設,但一期、二期的實驗數據成果已于2023年7月首次向全球發布,填補了全國戶外實證實驗空白。數據成果可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實際應用效果提供科學的檢驗對照數據支撐,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對于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晁正輝說。
據了解,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項目主要目標是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實證、實驗、檢測等服務,是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該平臺共分五期建設,計劃總投資57.3億元,規劃布置實證實驗方案約640種,折算規模約105萬千瓦,全部建成后每年折算減少碳排放約140萬噸,預計年產生實證數據約20TB,投產后年產值可達7.11億元,實現利稅1.91億元。(來源:大慶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