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儲能 > 動態

    政府“搭梁柱” 企業“唱主角”——新型儲能等代表共商產業發展

    大洋網發布時間:2024-02-19 14:34:32  作者:徐雯雯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分會場

      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廣東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2月18日下午,政企學研各界代表和嘉賓齊聚一堂,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分會場上,共同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主題,交流思想、凝聚共識。

      尤其是來自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新動能產業的企業經營者和科技界人士代表,他們結合各自行業的實際情況,紛紛積極為廣東高質量發展大計建言獻策。

      政府: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大有作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搶抓一系列重大戰略機遇,大刀闊斧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依靠創新驅動深耕制造業發展,形成了產業發展的規模優勢、體系優勢和技術優勢,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了基礎。”國家統計局統計設計管理司司長徐榮華表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大有作為,期待廣東聚焦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中贏得主動、占得先機。

      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7.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7.5萬家,均居全國首位……2023年,廣東以更高更強的姿態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實施“大產業”立柱架梁行動,提質壯大8個萬億元產業集群,加快把新能源、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打造成新的萬億元級、5000億元級產業集群。

      此外,廣東還研究修訂“1+20”戰略性產業集群文件,謀劃出臺5個未來產業行動計劃。2023年,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實現增加值5.49萬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高于同期GDP。

      以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為例,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首席運營官王成表示,在充滿挑戰的2023年,TCL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粵經營再上臺階,實現營收1711.9億元,增長15.6%;在粵工業總產值1524.2億元,增長16.7%。

      產業集群壯大的背后來自一個個企業的發展。2023年TCL在廣東的產業規模也進一步擴大。“如在半導體顯示方面,TCL華星9條面板生產線有5條建在廣東,TV面板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二,廣州t9項目去年實現了從手機到車載全產品線出貨。”王成介紹,總部位于天津的TCL中環去年將電池項目落子廣州,是廣州引進的首個大型光伏制造項目,將有力助推廣州在光伏全產業鏈及相關配套產業實現聚集效應。

      企業: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在廣東,全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253萬輛,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是“廣東造”。其中就有來自廣汽埃安的一份力量。“2023年廣汽埃安銷量48萬輛,同比增長77%,跑贏市場大勢,穩居新能源汽車企業前三。”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表示,“歷經十余年培育,新能源已成大勢所趨,我國也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入選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在東南亞建立生產基地……2023年,對廣汽埃安來說也是碩果累累的一年。“燈塔工廠”被稱為“世界最先進的工廠”,代表了全球制造業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平。入選“燈塔工廠”為廣汽埃安繼續堅持實施科技創新引領戰略、走向海外布局全球工廠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智能生產線。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

      去年是廣汽埃安走向世界的元年,2023年7月廣汽埃安成立泰國子公司。古惠南透露,“在泰國的工廠計劃2024年6月投產,我們還同步布局東亞、歐洲、南美等基地建設,計劃在未來2到3年內實現雙品牌運營,埃安和昊鉑全面發力國際化。”

      低空經濟被視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薛鵬把2024年看作是低空經濟的元年。

      2023年億航無人駕駛航空器獲得全球首張適航證,引來了多方關注。薛鵬表示,“這意味著,對我們來講,無人駕駛航空器在商業化運行上已基本上沒有障礙,接下來就是要和各個合作伙伴共同搭建低空出行的生態圈,把商業化運營做起來。”

      作為一家廣州本土企業,“我們早在2019年就和廣州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把廣州打造成為空中出行的試點城市。”薛鵬直言,“去年下半年,黃埔區出臺的‘低空十條’,讓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快速在黃埔乃至廣州先飛起來,先發展起來。前段時間我們還跟廣汽、黃埔區以及廣州空港委達成戰略合作,我們來負責研發,廣汽負責生產銷售,這樣的話我們既能夠把制造業放在廣州,還能夠全面把商業化運營做起來。”

      “第一次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了科技創新發展的號角,今年大會的再次召開則為支撐高質量發展謀劃了更大的布局。”來自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孫志強連續兩年參加高質量發展大會,“無論是新型工業化還是新質生產力,這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機遇。”

      作為一家深耕廣州的制造企業,他呼吁政府對工業機器人產業有更多的關注和重視。“我們早期更多是為客戶提供硬件的技術解決方案,接下來我們也將加大力度投資數字化技術和軟件的研發投入,為客戶提供從技術、工藝到整個數字化技術的完善解決方案。”

      平臺: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12月,由南方電網牽頭申報,以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為運營載體的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揭牌,標志著新型儲能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正式落戶廣東。而隨著出臺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系列政策,組建全國唯一的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廣東成為全國儲能電池產業配套最全的地區。

      “儲能創新中心落戶廣東,將有力推動我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廣東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海龍指出,“去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的營業收入超過四千億元,成為拉動我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為廣東的高質量發展開辟了全新的賽道。”

      如何積極融入和服務廣東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姜海龍表示,2024年,儲能創新中心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拓展儲能應用場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如聚焦大容量、高安全、長壽命、高效率的規?;瘍δ苎b備和技術,開展43項重點任務攻關,預計科研投入超10億元;加快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預計投入超10億元,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研發團隊進駐,進一步整合新型儲能領域的科技創新資源。

      在深圳,創新平臺的重要性也愈發顯著。據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陶永欣介紹,深圳正加快建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等全新機制創新平臺,充分發揮其兼具大學、科研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等特點優勢,產業出題、科研答題,打通從實驗室到新產品再到新產業的創新鏈條。

      孵化龍頭器械企業聯影醫療,并持續與聯影展開十余年技術創新合作,成果轉化獲益4.36億元;聯合成功研制出國際首創超高場人體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統,打破國外長期壟斷,重構了高端醫學影像領域國際產業格局……回顧一路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主任鄭海榮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不斷發揮強大的國家平臺聚集效應,吸引了一批行業龍頭及機構落戶深圳,孵化了一批有潛力的初創企業,通過生態潤澤,引領廣東及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高質量推進制造業當家,離不開科技創新。”鄭海榮表示,廣東構建的高水平多層次的實驗室體系,以科學家群體為核心的科學產業一體化創新機制,已逐步發揮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重要作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雯雯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