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們策劃推出了“廣東儲能系列報道”,探討廣東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現狀、特色與優勢,引發廣泛關注。接下來,廣東發力新型儲能產業將有何新招?連日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繼續深入采訪了省、市職能部門、業內專家與企業代表,展示廣東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與未來。
政策支持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今年3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000億元,年均增長50%以上。到2027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在此基礎上,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對地市引進新建新型儲能產業重大項目,按政策予以投資獎勵;開通“綠色通道”加快儲能項目用地、環評、節能、用林審批;加大財政資金對鋰離子儲能電池材料、單體、系統、工藝、設備以及核心芯片等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支持力度。
據了解,廣東將以重大項目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新型儲能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環節建立健全招商引資“一把手”負責制,省市協同加強產業鏈精準招商。做好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發揮并聯審批機制作用,推動新型儲能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盡早投產達產。同時,統籌省級支持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等政策措施,對地市引進新建新型儲能產業重大項目,按政策予以投資獎勵;用好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存量企業增資擴產。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曲曉杰表示,下一步,省工信廳將抓好新型儲能產品發展,積極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發揮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市作用,滾動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同時,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新型儲能產品供給能力,加大財政資金對鋰離子儲能電池材料、單體、系統、工藝、設備以及核心芯片等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支持力度,加強安全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補齊產業鏈短板,同步開展鈉離子電池、氫儲能、液流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新方向產業布局。
各地動向
加快培育本地儲能產業集群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已集聚因湃電池、巨灣技研、南網科技、南網能源、鵬輝能源、智光電氣、天賜材料、有道汽車等一批儲能重點企業,主要圍繞中游(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和下游(新型儲能電站)領域布局,區域分布集中在黃埔區、南沙區、花都區、白云區和番禺區。其中,黃埔區主要在儲能系統集成和新型儲能電站領域布局,南沙區主要在主要原材料(電池回收)和儲能電池環節發力,花都區擬引進大型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項目,白云區、番禺區主要在儲能系統集成、儲能電池制造和新型儲電站領域布局。
目前,廣州市儲能制造端已建成及待建項目共10個,總計投資574.32億元,達產后產值超千億元,主要包括番禺區因湃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項目、黃埔區孚能科技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南沙區巨灣技研儲能器件與系統總部基地等。廣州已建成應用端儲能電站8個。
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能源需求量大、用能波動性大,廣州國資國企系統產業規模大、產業門類齊全、儲能應用場景豐富、需求旺盛,在能源、新能源汽車制造等行業具有較好的基礎和優勢,同時在電池制造產業鏈已開始發力布局(如廣汽因湃、工控孚能、巨灣技研等),在產業資本、技術管理人才、科技研發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下一步,廣州將加快培育本地儲能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鏈補鏈強鏈構建儲能產業發展新布局,謀劃一批儲能產業領域重點企業,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加快推進儲能產業集聚的還有惠州。據介紹,惠州將加快建設先進儲能產業、新型電力系統,大力推進謀劃能源科技島和氫能制儲運產業集聚區。“十四五”期間,惠州布局的在建(續建)和新開工能源領域重點項目共計26宗,總投資約1674億元。隨著一批清潔能源重大項目紛紛落戶,惠州有望成為大灣區“能源擔當”。
打造新能源電池產業體系
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電池產業進入“鋰的時代”?;葜菅杆贀屪バ聶C遇與新風口,積極引進鋰電池技術。國內最早引進的兩條鋰電池生產線,其中一條就在惠州。近年來,由惠州生產的電池終端產品就近直供終端企業如惠州TCL、龍旗、光弘以及廣深莞等地企業,甚至還能借港出海走出國門,遠銷世界各地。根據今年初出臺的《惠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惠州對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提出更高目標:將打造具有國內競爭力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體系。到2025年,消費電池產量超30億只/年、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產能超80GWh/年,新能源電池產業規模達1800億元。
與此同時,佛山也在新能源電池產業賽道上摩拳擦掌。目前佛山50家新型儲能產業相關企業,主要生產電池正(負)極材料、電池隔膜、導電劑、動力電池以及開展電池回收。
佛山市發展和改革局新能源和節能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佛山儲能產業主要圍繞電化學儲能以及示范應用開展布局。其中,生產制造領域主要圍繞儲能產業鏈上中下游開展。中游以信息技術及電池組裝為主,加快形成具有佛山特色的儲能電池生產基地。下游領域主要以應用及回收為主,完善電池回收利用流程設計,開發高效回收的生產線設備,推動佛山本土品牌企業走出去。應用示范領域主要圍繞發電側、用戶側和電網側布局儲能項目。
企業動作
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根據相關報告,截至去年12月,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出臺了“十四五”新型儲能規劃或新能源配置儲能文件,發展目標合計超過6000萬千瓦。據不完全統計,與儲能相關的企業每天都在劇增。從新增注冊企業地域分布來看,廣東以4630余家列區域首位。近年來,廣東儲能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已擁有一批儲能龍頭企業。
據了解,南方電網公司在國內率先開展電力新型儲能示范應用,早在2011年就建成我國首個兆瓦級鋰電池儲能電站——深圳寶清儲能電站。未來,南方電網公司將全力推動新型儲能多場景商業實踐,強化規范應用與創新引領,帶動產業生態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服務和推動南方五省區新型儲能投運規模超1000萬千瓦,累計投資建設新型儲能規模不少于400萬千瓦,其中在廣東不少于200萬千瓦。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電網公司正在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優勢企業,打造廣東省新型儲能制造業創新中心并積極申報國家級創新中心,積極助力將新型儲能打造成為廣東省戰略性支柱產業,推動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新能源+儲能”取得創新突破
在剛結束的第133屆廣交會上,美的集團對外發布“家庭智慧能源解決方案”,通過家庭光伏儲能與全屋智能家居智慧聯動,解決空調和其他設備高用電問題,打造更多“綠色零碳家庭”。“做家電的美的,竟也推出了儲能產品?”這一發布的新品也讓不少海內外客商眼前一亮。其實,美的集團早在數年前已開始“跨界”布局先進儲能業務,尤其是在戶用、工商用領域,美的已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市場份額。
此前,美的就提出了“綠色戰略”,制定了集團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力爭公司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著新能源、儲能業務快速發展,讓美的內部的制造業態也正發生變化。
在佛山市順德區,美的工業城西區項目也打造成一個“國家級綠色工廠”。據悉,在該園區的樓頂,一排排光伏發電系統發揮“威力”,為園區持續提供清潔“綠電”。美的工業技術合康新能低碳智能微電網解決方案負責人介紹稱,美的工業城西區項目采用光伏發電系統,有效支撐了“零碳園區”的建設。
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發展的易事特集團也早早布局儲能產業,專門成立了易事特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鋰/鈉離子儲能系統及能源互聯網系統技術等研究與應用,持續深耕“新能源+儲能”領域。易事特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認為,“綠電+儲能”將開啟新能源第二大賽道,由此“新能源+儲能”相關新技術、新產品將不斷獲得創新突破。
專家觀點
探索源網荷儲
一體化發展路徑
“要強化政策引導,驅動產業發展。”南方電網公司新興業務部副總經理鄭意建議,盡快出臺廣東新能源并網強配儲能要求,進一步細化共享儲能發展政策,積極推動電網替代型儲能價格形成和疏導機制。持續優化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和實施細則,豐富交易品種,深挖儲能價值。鄭意認為,廣東應強化新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各場景下的技術革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營造有利于新型儲能加快發展的良好創新氛圍。加大先進儲能科技研發投入,積極打造全國領先的新型儲能試驗示范與試驗檢測基地,鼓勵采用多種商業模式提升儲能投資收益,構建合作共贏的良好創新生態。
而在易事特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磥?,廣東可聚焦分布式光伏、工商業儲能、新能源汽車充電及換電發展新能源產業,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模式,大力建設光儲充換新能源基礎設施及加大光儲充換產業制造集群扶持;并基于高質量協同發展理念,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能源發展路徑,打造以“綠色供能+綠色用能”為引擎驅動綠色產業發展的集成創新體系。
廣東省能源局電力處處長周晶透露,目前《廣東省促進新型儲能電站發展若干措施》正在編制,將從拓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強化配套政策支持、健全電力市場和調度機制、規范項目管理流程和強化協調保障等方面,促進儲能電站規?;行虬l展。(記者黃慶、馬駿、蔣幸端、黃健源、劉鵬飛、黃子寧 通訊員張艷玲、譚振宇、劉穎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