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換屆選舉暨第四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成功召開。大會通過選舉產生聯盟第四屆常務理事會領導成員,陳海生研究員連任第四屆理事長,俞振華同志連任常務副理事長,劉為任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陳海生理事長在講話中指出,五年前的2018年1月,選舉產生了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第三屆理事會,在過去五年的時間里,第三屆理事會在聯盟常務理事會的領導和業務指導單位中關村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指導下,以推動中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使命,以服務會員、服務政府、服務產業為原則,積極開展各項產業推動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連續兩次獲得中國社會組織評估5A級社會組織榮譽。過去五年,在第三屆理事會領導下,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會員體系建設方面,聯盟會員數量由2018年初的207家增至310家,其中理事級會員94家,國際會員占13%。
智庫平臺建設方面,聯盟作為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秘書處支撐單位,積極搭建儲能專家智庫,并于2021年完成了專委會的換屆工作,委員人數擴充到100余人。
新設兩個分支機構:2022年11月,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起的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專業委員會和由華北電力大學發起的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電力市場專委會成立。液流電池專委會基于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對儲能技術的重大需求,旨在更好地加強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研究領域學術界和產業界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電力市場專委會積極探索儲能參與市場的政治決策機制與發展路徑,輔助相關部門和機構制定儲能發展政策與措施。
支持政府政策制定,推動產業機制完善。聯盟在引導國家及地方儲能產業政策制定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支撐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相關部委儲能政策制定相關工作。過去五年間積極參與了國家層面所有與儲能相關的主要政策的編制,宣貫和落地。
組織開展產業交流活動,提升行業凝聚力。持續開展行業展覽、高峰論壇、區域活動、產業培訓、產業考察等豐富多樣的各類活動,促進國內外儲能企業及相關產業間的交流與合作,構建高效的供需對接交流平臺,增強行業的凝聚力。
積極開展團體標準與儲能安全工作,推動行業自律。聯盟于2018年成為國標委的團體標準試點單位,截止到2022年10月底,聯盟共發布團體標準14項,在編21項;組織編寫了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儲熱等多個技術領域標準,填補市場空白;牽頭編制我國首個電力儲能安全地方性標準--北京市地方標準《電力儲能系統建設運行規范》;積極跟蹤并推進與CSA(加拿大標準協會)、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UL(美國保險商實驗室)等國際標準組織的標準合作。
持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由儲能聯盟創立于2012年,是中國儲能產業重要的國際交流平臺。每年峰會通過高端論壇、展覽展示、創新大賽、專題研討、供需對接、新品發布、項目考察等多元化形式促進產業鏈各方做深度的碰撞,研究產業機制,探討商業模式,收集共性聲音,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是推動中國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被業內譽為儲能業含金量最高的品牌會展。
引導資本助力產業發展,促進產融結合。過去五年,聯盟一方面積極吸納投行、租賃公司、銀行、保險等機構成為聯盟會員,促進這些金融類會員與有項目債權融資需求或企業股權融資需求的儲能企業進行對接。另一方面,著力搭建投融資數據庫,建立開發項目測算模型、評估體系,建立儲能項目、金融機構、供應商、儲能產品等專項數據庫。根據產業鏈不同主體對專業投融資服務的需求,服務于會員企業和產業發展。聯盟已為世界銀行、華夏銀行、國開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定制化服務,均獲得客戶的高度好評。
五年前的第三屆換屆選舉,陳海生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來形容儲能,如今五年過去,儲能產業已成大勢,未來可期。雖然目前還存在很多挑戰,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陳海生今年用“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來總結當下儲能正值發展機遇期,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和理事會、秘書處一起,凝心聚力乘勢而上,創造儲能產業輝煌的未來。
第四屆常務理事會成員
第四屆常務理事會成員合影本次換屆,恰逢儲能產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將立足儲能發展新階段,不斷創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團結帶領廣大會員繼往開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評論